近年來,面對畜牧業發展的新挑戰和新機遇,杭州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關于畜牧業轉型升級的部署,積極推進“畜牧西移、養殖進山”戰略,一手抓畜禽養殖污染整治,一手抓結構調整提質增效,高效推進畜牧業綠色發展,美麗畜牧業初具雛形。2016年,全市畜牧業產值80億元,共出欄生豬240萬頭、家禽1391萬羽、肉羊22.2萬只、存欄奶牛6250頭,全年肉產量22.6萬噸、禽蛋7.7萬噸、鮮奶3萬噸。
實踐篇
堅持綠色發展 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
“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按照生態畜牧業發展規劃,杭州市在畜禽養殖場建設中,大力發展綠色、無抗養殖,并依據資源承載力和環境消納能力確定發展規模。在確定產業發展規劃中,相對弱化數量的擴張,注重構建和完善科學的評價體系,把畜產品質量、畜牧業安全、養殖企業效益和單位資源產出水平作為衡量產業發展質量的主要指標,使粗放式增長快速轉化為以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主的集約化軌道上來,形成了杭州建設美麗畜牧業的堅實基礎。目前,全市1172家肉禽蛋奶生產養殖場完成了轉型升級的第一步——農牧對接和基礎設施改造。
強化政策引導 提升畜牧業生產能力
政策助推為杭州市畜牧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的保障。去年開始,杭州市加大對畜牧業產業能力升級、生產方式換檔和組織模式轉型等方面的財政扶持力度,重點針對提高單位土地產量產值項目、促進標準化生產項目和促進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出臺扶持政策;在扶持方式上開展“保險聯動”扶持方式,提高了扶持政策的可操作性與效果。對全市經整治驗收合格的813個規模豬場,全部按照國土、環保、農業三廳整治標準要求備案登記。2015年開始,開展“信用認定、擔保抵押、授信放款”的信貸合作互贏機制建設試點,創立了“生豬飼料采購專項扶持基金”,對生豬合作社聯合社的采購流動資金進行專項貸款扶持,扶持面覆蓋全市參加生豬養殖合作社社員單位的50%以上。
培育新型主體 優化畜牧業發展結構
一是鼓勵引導規模養殖場生產條件與管理能力升級。通過標準化示范創建、生態養殖技術等培訓,著力培養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新管理模式發展適度規模養殖的能力。二是以打造品牌為核心,發展壯大畜牧業龍頭企業。三是以各畜種產業帶建設為依托,規范提升畜牧專業合作組織。四是以碳基有機肥生產技術創新和沼液水凈化回用處理技術創新為突破,孕育一批碳基有機肥生產技術開發與設備制造企業。同時,著力完善從業主體信用評價、從業主體績效評價、創新科技服務三項大機制,增強經營型畜牧業主體發展活力。
強化新技術應用 提升畜牧業市場競爭力
杭州市通過宣傳、培訓、示范,推廣應用“平衡營養飼養技術”,使畜禽飼料配方更加合理,營養性和非營養性添加劑使用更趨科學,抗生素使用降至最低,飼料轉化顯著提高,排泄物中惡臭成分顯著降低。重點開展養殖場惡臭氣體的處理和畜禽舍空氣質量調控技術的攻關與應用。桐廬沃德威先種豬養殖有限公司年出欄種豬2.5萬頭,應用該技術后,大幅度改變了生豬生長環境,發病少,用藥少,成活率和出欄率等指標提高。
搭建“互聯網+”平臺 加速畜牧業信息化建設
“互聯網+畜牧業平臺建設”,把杭州市畜禽傳統產業與現代技術充分融合,引導和衍生精準牧業、智能牧業、遠程牧業等新的高級形態,并借助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技術,破解風險控制、產業調控等難題,實現轉型升級。近年來,該市孵化了一批以蕭山天元農業、淳安文佳牧業、建德新希望奶牛場等為代表的標桿美麗生態牧場。杭州沃德威先種豬生產有限責任公司自2015年投產以來,1.1萬余頭種豬產品全部實現了網上宣傳、網絡下單完成交易,其已交定金銷售訂單已排隊到2017年4月。
推進三產融合 提升畜牧業效益
通過以農牧對接互融、產加銷服一體化為工作的著力點,杭州市將畜禽養殖、飼草飼料種植,畜禽產品與飼料加工、畜牧裝備生產,與牧場建設,技術、信息、管理服務及投入品供應與產品流通等進行統籌組合、對接,實現了資源高效利用、利益均衡分配、優勢充分發揮,推進一二三產業在畜牧業發展中深度融合的目標。通過制訂杭州市畜牧產業融合標準化建設體系,開展對農業企業家和農民的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產業融合能力。美麗牧場桐廬萬強農莊,2016年接待游客達2萬余人次,營業收入已與生豬生產收入相當。淳安的杭州文佳農業觀光有限公司實現了湖羊養殖、加工、觀光、消費一體的融合發展之路,年接待休閑消費游客1萬人次。
成效篇
產業布局優化
近年來,杭州市初步形成區域化生產優勢,建成四大畜牧產業帶,即以蕭山、余杭、臨安、富陽、建德等為主產區的節糧型草食牲畜產業帶,年出欄20萬頭肉羊和3萬噸鮮奶;以蕭山、富陽、臨安為主的生豬產業帶,年出欄240萬頭生豬;以建德、富陽、桐廬為主的蛋雞產業帶,常年存欄蛋雞近500萬羽;以桐廬、淳安為主的蜂業特色產業帶。全市擁有縣(市、區)級以上畜牧業龍頭企業70家,其中年銷售收入超千萬元50家、超億元3家。
繁育體系健全
目前,杭州市已初步建成了以原種場和資源場為核心,擴繁場和供精站為主體,省種畜禽質量檢測中心為保障的畜禽良種繁育供應體系,全市畜禽良種推廣率達95%以上。已建成5個國家級原種場、7個省一級(祖代)場、23個二級場(父母代場),其中,代表種畜禽繁育管理國內先進水平的桐廬沃德威先原種豬場、淳安光大家禽基因庫繁育場、臨安賽諾原種羊場為代表的新生代種畜禽場也已全部建成投產。
規模養殖增加
杭州市現有年出欄萬頭以上的規模豬場34個,占出欄總量的83.09%;存欄萬只以上的蛋禽飼養場166個,存欄占總量的93.05%;出欄5萬羽以上的肉禽飼養場25個,占總出欄量的81.14%;奶牛全部實現規模養殖,其中1000頭以上奶牛場4個。全市共建成都市畜牧示范園區48個,“六統一”畜牧養殖小區38個,入區養殖場戶1500余戶,示范帶動周邊養殖戶2.2萬余戶。
全產業鏈成型
畜牧養殖、畜產品及獸藥飼料加工、畜產品流通、畜牧服務業等四大產業正在杭州市初步形成,目前全市擁有80多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5家,組建了100多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培育了“聯合康康”“蜂之語”等10多個省級名牌產品。畜產品加工業及飼料、獸藥企業蓬勃興起,全市共有畜產品加工企業300余家,年總產值超150億元。市場建設和畜產品物流在推進畜牧業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凸現,畜產品超市銷售、配送、網上買賣和連鎖經營等逐漸擴大,全市建有畜產品專業批發市場7個,年交易家禽4400萬羽、生豬380萬頭、冷凍畜禽產品20萬余噸。
監測預警體系完善
為了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杭州市實施年度動物及動物產品藥物殘留監控計劃,從生產源頭、流通環節全方位管理畜產品安全,并與省內及江蘇、安徽、山東、河南等地的20多個縣(市)建立了活畜產聯銷防機制。建立并完善了動物疫病應急和監測預警體系,全面規范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奶牛“兩病”等重大動物疫病的監測,初步建立起市、縣(市、區)兩級動物疫病監測網絡。重點地區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注射密度達到100%。大力推進生豬定點屠宰、規范檢疫,檢疫率已達100%。
美麗畜牧理念深入人心
在全面完成規模養殖場以“三配套兩分離”為重點的“一場一策”畜禽養殖整治的同時,杭州市已建成省級美麗生態牧場48家,其中達到標桿美麗生態牧場標準13家;推廣“豬—沼—果”“豬—蚯蚓—甲魚”等7類種養模式,積極探索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種養平衡發展和生態治理的新路子。建德市思偉家庭農場采取“豬—沼—果”種養模式,年出欄生豬1200頭,豬糞尿發酵后的沼液用于80畝果園,達到豬肥、果豐、場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