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宵節剛過,在五寨縣道地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車間里,二十幾個婦女正在對黃芪進行加工。“我們這里發展依托合作社種植中藥材再適合不過了,我家能夠順利脫貧也多虧了合作社的幫忙,去年僅黃芪就賣了3萬多元,我們一家四口一下子就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胡會鄉安子村貧困戶劉二蘭自豪地和筆者聊了起來。
劉二蘭口中的道地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由五寨縣胡會鄉安子村的一位普通農民劉俊希創辦的。2000年,他開始試種黃芪,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劉俊希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但自己富遠遠不是他的夢想,他要帶動全村、全鄉乃至全縣的貧困戶奔小康。他根據市場走向,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創辦了道地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全縣580多戶農民,種植半野生直播黃芪5300畝、其他中藥材1060畝,形成中藥材種植基地11個。在他精心指導下,該合作社培育的黃芪幼苗獲得了豐產豐收,種苗平均畝產達到560公斤,被當地企業以每公斤4元的價格收購。他還全力為社員牽線搭橋、完成訂單,銷售中藥材600多噸。2012年,五寨縣道地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被山西省科技廳定為“中藥材種植科技示范基地”。
近年來,五寨縣圍繞脫貧攻堅規劃,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將這一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特色產業發展。借助定點扶貧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從資金、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幫助,五寨縣多次組織縣、鄉、村干部和中藥材種植專業大戶外出考察學習,邀請省內外專家研討授課,聘請技術人員實地指導,并確定相應的職能部門,組建專業服務公司,還在安國、亳州等地中藥材市場召開推介會,宣傳造勢,開拓市場。在產業發展遇到市場不利的形勢下,縣里又及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方面抓了以黃芪GAP認證為核心的規范化基地建設,另一方面大力鼓勵發展以山地種藥為核心的中藥材野生撫育,為五寨縣中藥材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截至目前,該縣共發展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企業)11家,建成千畝以上標準種植基地7個,種植總面積達到2.65萬畝,137戶貧困戶種植0.43萬畝,人均增收840元,中藥材種植已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新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