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常德市郊蔬菜為何滯銷

       日期:2017-03-0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46    評論:0    

      2月下旬,本報陸續接到不少本地菜農的電話,稱他們的蔬菜賣不出去,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大商販不來了

      2月27日凌晨1時20分,記者來到市城區甘露寺大市場,一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本地蔬菜批發商都已經各就各位。

      來自武陵區東江鄉的張先生坐在三輪車駕駛座,雙手抱在胸前,縮成一團。三輪車上裝著四五百斤5號白菜、青菜兜,新鮮水嫩,無人問津。為了賣出十幾畝地的蔬菜,他每天從凌晨零時守到7時。

      另一邊從柳葉湖旅游度假區白鶴山鄉拖著一車大白菜駛入甘露寺大市場本地蔬菜批發交易區。“我們家一直租田種菜,今年菜賣不出去,肥料錢都賺不回來了!”

      60歲的管女士夫婦倆忙著收攤,他們在鼎城區牛鼻灘鎮以種菜為生,十幾畝地的蔬菜待銷。從2月26日18時就拖著2000斤大白菜進入甘露寺大市場,到2月27日凌晨2時,以0.16元/公斤的價格賣出,總共賣得150元,除開20多元的油費,所剩人工成本都不夠。

      再看看一級批發商,有的烤著火打盹、聊天,有的偶爾能夠接到本地菜販子的小單。做一級批發商20年的易先生,從山東、海南、廣西等地批發蔬菜,他說:“現在菜不好賣,以前這個時間段,我家檔口(攤位)前早停了大車;以前我家檔口請了3個人,現在不需要了;以前我們一單寫下來就是2000元,你看看我剛剛寫的單子,只是一兩百元的。”

      走遍甘露寺大市場,一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本地蔬菜批發商都是一樣的話:大商販不來了,看不到大車來,從天亮等到天黑,從天黑守到天亮,來的都是市城區農貿市場的小販和市民,批發變成零售,虧本!

      大商販去哪了

      大商販去哪了?批發商和菜農都是一個回答:寧鄉縣的長沙大河西農產品物流中心!

      據市農貿市場協會會長、甘露寺大市場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冬華介紹:甘露寺大市場1997年被農業部列為首批60家“全國定點鮮活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2002年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產品信息采集點”。市場內一級批發商72戶,二級批發商143戶,還有來自武陵區、柳葉湖、鼎城區的本地菜農。每天的蔬菜交易量高峰期超1000噸,每天進去的10噸以上貨車超過70輛,每天收取的管理費達到1.5萬元。由于甘露寺大市場輻射整個湘西北,采購商除了采購外地菜,本地菜農的當季新鮮蔬菜很受采購商的喜愛,本地菜農整車蔬菜不用打包,直接被采購商快速搶購一空。“一切的改變從寧鄉縣長沙大河西農產品物流中心2016年12月16日開業開始,該中心開業后對商戶管理費實行全免,更關鍵的是采取銷售采購獎勵,平均采購一噸蔬菜可以獎勵300至500元不等。該中心的一系列措施,直接影響了長沙馬王堆蔬菜批發市場和我市甘露寺大市場。為了穩定采購商,長沙馬王堆蔬菜批發市場也采取采購補貼。”兩家批發市場的補貼戰,無疑給了我市甘露寺大市場致命一擊。一夜之間,甘露寺大市場原有張家界、寧鄉、益陽等地的采購大戶消失了,原本繁華的市場冷清了,菜價暴跌,出現了歷年來最低價格。

      本地蔬菜供過于求

      據甘露寺大市場有限責任公司統計數據顯示,市城區農貿市場本地蔬菜需求量僅有200至300噸/天,武陵區、柳葉湖、鼎城區本地蔬菜上市量超過300噸/天,基本上能滿足本地蔬菜市場的需求。但本地蔬菜品種有限,市民對外地蔬菜需求量也大,如此一來,本地蔬菜供過于求。

      據了解,市場內的一級批發商為了減少損失,不得不在白天開著貨車去長沙大河西農產品物流中心銷售,銷售所得只是杯水車薪。甘露寺大市場有限責任公司管理下的8戶中介商,已經果斷退租門面,該公司每天收取的6000元左右管理費根本無法維持公司內150多名員工的開支。最苦的是以種菜為生的本地菜農,這一季蔬菜血本無歸,下一季不敢種了!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