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雙陽鄉著力打造特色生態農業,發展中藥材便是其中之一,該鄉出重拳、下功夫,采取多種措施助推中藥材健康、持續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本土特色“綠色經濟”之路。
據悉,該鄉在雙陽村天池壩打造一個中藥材示范基地,現有黨參、川烏、獨活、云木香等中藥材在地面積3500余畝,實行田間凈作,優化種植結構,將硬化基地田間便道2公里。通過努力爭取,在重慶市中藥材交易市場核心地段免費獲得一個中藥材交易門市,每年可減少門市租金20余萬元,拓寬雙陽中藥材銷售渠道。并通過縣扶貧辦的大力支持,與重慶太極集團簽訂蒼術種植訂單,全鄉發展蒼術570余畝,可享受重慶太極集團與縣扶貧辦的蒼術種源扶持資金補助。
據該鄉主要負責人介紹,在雙陽村一社建設中藥材與蜂蜜加工廠房,廠房占地6.2畝,總投資600萬元,購買機械化中藥材初加工設備,統一分揀包裝,樹立自身品牌。建立公司與農民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共同發展、共同增收的“公司+基地(專合組織)+藥農+貧困戶”的運行模式,通過股權化利益鏈接機制最大程度保障種植戶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