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牡丹江寧安市農委獲悉,寧安市獲得黑龍江省出口蔬菜示范基地縣(市)殊榮。寧安市蔬菜“北菜南運”產業已成為推進全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重要手段。同時,帶動全市精品農業、品牌農業做大做強,延伸產業鏈條,增加種植效益,構建與現代化大農業融合發展的蔬菜產業體系。
產業發展特色:生態良技術先物流優設備全
2016年,寧安市經濟作物種植面積533萬畝,其中設施蔬菜面積4萬畝,經濟作物總產量達到138萬噸,產值實現25.4億。
“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寧安市,處在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和通往國家級旅游風景區鏡泊湖旅游黃金帶上,全市“三品一標”蔬菜認證面積已發展到5萬畝,占蔬菜總面積的30%,打造“蘭崗”西瓜、“匯贏”西紅柿、“富龍”圓蔥等一批蔬菜品牌。寧安市蔬菜種植水平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擁有一大批農民專家和技術能手,全市現有農民科技種菜能人5500人,平均每個自然屯都有科技種菜明白人。
比較完善的物流體系。寧安市現已建成3處大型產地批發市場、26處中心集散市場,組建了29個蔬菜專業合作組織,建設了6.6萬平方米的儲藏窖,培育了300多名蔬菜生產經紀人,基本形成“龍頭市場+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化模式。
同時,建有寧安市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檢測中心食品檢測中心。現已經形成對檢測項目覆蓋食品、化肥、輕工、文化與生活用品等方面的綜合檢驗檢測能力,其中農產品可檢測61類。同時,投入6200萬元,建設了質量認證可追溯系統。
產業發展舉措:定位準推進快重培訓用政策
寧安市多措并舉推進經濟作物又好又快發展,經濟作物種植單位效益較好,市場暢銷和發展潛力巨大。打生態綠色有機牌,走特色高效精品路。壯大菌、菜、瓜、果、雜糧、白瓜子、甜葫蘆、甜葉菊、烤煙、黃瓜籽十大支柱產業,全力構建“一帶多區”特色農業發展格局;加快“三型”農業建設,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圍繞產加銷,引導、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推進農業產業化、設施化、品牌化、合作化、市場化等“五化”建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強化培訓指導,加快新技術應用。采用科技大集、多層次培訓班、電臺講座等形式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重點對農民講解食用菌、蔬菜、水果標準化栽培等技術,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生產。同時,大力實施“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產業發展模式,培育種植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由種植大戶、科技大戶創辦的多個專業合作社和協會,把農技服務貫穿到產前、產中、產后。
加大產業政策支持。以G11沿線至鏡泊湖景區百里示范帶為重點,采取新建和改造方式,加大基地建設投入,促其提檔升級。2016年,市財政共安排專項資金2000萬元,協調貸款3600萬元,全市新增棚室5000棟。整合菜籃子工程等農業項目,新打機電井78眼,架電15公里、修路20公里。蔬菜生產基地實現了通電、通路,灌溉有水源,排水有渠道,集散交易有場地。同時,加大融資服務力度,融資額度達1000多萬元,使100多戶資金短缺的農民建棚種菜圓了致富夢。
產業發展規劃:思路清目標實強基地抓建設
“十三五”期間,寧安市依托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農民增收為目的,突出發展特色農業,優化特色農業結構,做大做強食用菌,穩步發展果樹、西香瓜、圓蔥、菜用馬鈴薯、蔬菜;以科技為手段,積極推進標準化生產方式,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建立規模化生產基地為切入點,積極推進特色農業一品村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戰略;以增加資金投入,加強示范區規?;ㄔO為重點,提高全市特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特色農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南銷”專品種基地建設。圍繞番茄專品種基地、胡蘿卜專品種基等8個基地,針對銷區市場消費習慣和主銷種類品種,打造六大類“南銷”主要蔬菜作物專品種種植基地。加工專品種基地建設以蔬菜冷凍、保鮮為主,建設加工蔬菜專品種種植基地,年實現加工量14萬噸,打造龍頭加工企業3個。冷凍類蔬菜加工基地打造萬畝番茄、千畝胡蘿卜和萬畝畝韭菜冷凍加工基地,年加工量達到14萬噸。
突出“五大建設”重點任務?;A及配套設施建設重點建設水肥一體化、噴滴灌、省力栽培器械等,市場銷售體系建設建立市場終端交易平臺建設等;優質安全技術集成建設建立優質高效安全蔬菜產業體系;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提高技術創新和應用普及率,龍頭企業建設抓好蔬菜銷售龍頭建設和蔬菜加工龍頭企業建設,實現企業、農戶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