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將至。當前,北方冬小麥已大面積返青起身,江淮地區開始拔節,冬油菜處于盛花期,正是小麥、油菜苗情轉化升級的關鍵時期,春播也由南向北進入高潮。據農業部農情調度和各地反映,各地各級農業部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和國務院部署,貫徹發展新理念,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搶前抓早,聚焦重點,強化措施,扎實抓好春管春播,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夏糧面積保持穩定,春播進展順利,春耕生產開局良好。
夏季糧油基礎較好。預計今年夏糧面積4.1億畝,與上年持平略減。盡管冬前江淮部分地區因晚播弱苗比例較大,開春后氣溫回升快,加之田間管理措施到位,苗情迅速轉化升級。據農業部農情調度,全國冬小麥返青一、二類苗比例84.8%,好于冬前,與上年同期相當。其中,一類苗比例達到49.1%,同比增加2.2個百分點。冬油菜苗情好于冬前、好于上年同期和常年。
結構調整有序推進。各地按照“穩糧、優經、擴飼”的路徑,加強信息引導,強化政策扶持,扎實推進種植結構調整,繼續呈現調優的好勢頭。稻麥面積保持穩定。預計今年糧食面積穩中略減,稻谷、小麥等口糧品種面積保持穩定。籽粒玉米繼續調減。“鐮刀彎”等非優勢區籽粒玉米面積繼續調減1000多萬畝,大豆、雜糧雜豆、馬鈴薯和優質飼草等作物面積增加。綠色優質產品增加。優質稻谷意向種植面積增加360多萬畝,強筋弱筋等優質專用小麥增加400多萬畝,高蛋白大豆增加400多萬畝,雙低油菜增加30多萬畝,高產高糖甘蔗增加80多萬畝。
綠色發展加力推進。各地按照中央的部署,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積極推進發展方式轉變,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推進綠色高產高效。啟動“2017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年”活動,分區域、分作物集成組裝一批高產高效、資源節約、生態環保的成熟技術模式,創建一批示范基地,打造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升級版。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深入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重點抓好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突出蘋果柑橘、設施蔬菜、品牌茶葉等園藝作物,突出優勢區、核心區和品牌基地,選擇100個果茶生產大縣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通過聚合資源、聚集力量、創新機制,加快有機肥推廣應用。扎實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適當擴大東北冷涼區和北方農牧交錯區輪作試點規模,以及河北地下水漏斗區、湖南重金屬污染區、西南西北生態嚴重退化區休耕試點規模,抓緊制定實施方案,落實補助政策,加強技術指導,完善工作機制,開展效果評價,確保取得實效。
春耕春播進展順利。各地切實把春耕生產作為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迅速掀起春耕生產熱潮。東北地區及早做好抗低溫春澇各項準備,籌措落實春耕資金,確保適期播種、一播全苗。華南地區2月下旬早稻開始浸種,目前陸續栽插,進展總體良好。西北地區狠抓春季頂凌覆膜,抗旱保墑,全力備播。同時,各地加強種子、化肥調劑調運和市場監管,保障春耕需要和生產安全。
各地反映,當前春耕生產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江淮局部小麥長勢偏弱。受去年秋播連陰雨影響,江淮和江漢部分地區稻茬麥播期較晚,生育期推遲,分蘗較少,長勢較弱。部分播種較早的旱地麥旺長趨勢明顯。此外,病蟲草害偏重發生。二是糧價走低影響備耕。2016年玉米價格下跌幅度較大,種糧行情下跌、今春農資價格上漲,部分農民信心不足,尚處于備春耕迷茫觀望狀態。三是結構調整難度增大。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庫存充裕、供應充足,小宗農產品需求彈性小、市場空間有限,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擔憂,調什么就可能價格下降,調了也可能穩不住。四是防災減災任務繁重。中國氣象局預計,今年我國農業氣象年景總體偏差,階段性、區域性暴雨洪澇和干旱可能重于常年。春季華北東南部、黃淮北部等北方冬麥區及江南東部可能出現干旱,東北地區北部可能出現低溫春澇。
今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穩住糧食生產,保持農業發展的好勢頭意義重大。各級農業部門將按照中央部署,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和綠色發展的導向,全力抓好各項措施落實,有力有序推進春耕生產順利開展,努力保持糧食和農業發展的好勢頭。一是狠抓夏糧春季田管。根據當前小麥、油菜苗情長勢,制定田管技術方案,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因時因苗落實好促弱轉壯、病蟲防控、防災減災等關鍵技術,力爭夏季糧油再獲豐收。二是狠抓春耕春播。落實好最低收購價政策,力爭稻谷、小麥面積穩定在8億畝,守住糧食安全底線。落實好各項關鍵措施,確保一播全苗,奠定豐收的基礎。三是狠抓種植結構調整。加強宣傳引導,落實米改豆、糧改飼等政策,將結構調整的種植意向盡快落實到田,完成調減籽粒玉米1000萬畝的目標,減少無效供給。同時,要發展市場緊缺的大豆、雜糧、青貯玉米等作物,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等有效供給。四是狠抓減量節本增效。繼續開展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突出抓好有機肥替代化肥,積極推進生物防控替代化學防控,實現減量增效、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