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農業發展要加快“綠起來”

       日期:2017-03-22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60    評論:0    
    核心提示:當前,我國農產品總量問題已得到較好解決,但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表現為一般農產品不缺、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不足。為此,必須用綠色理念發展農業
      當前,我國農產品總量問題已得到較好解決,但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表現為一般農產品不缺、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不足。為此,必須用綠色理念發展農業,在投入品使用、產地環境保護、生產方式、支撐體系等方面要有一系列深刻調整;必須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從制度、市場和科技三方面發力。隨著農業經營和資源利用方式的轉變,未來農業的綠色底色將更亮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發展生產,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在筆者看來,綠色是農業的本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很多,但如果優質綠色供給這一條解決不好,就不能算成功。發展綠色農業、增加綠色供給,我們有思路,也有舉措。
     
      “綠起來”是農業發展的方向。當前,我國農產品總量問題已得到較好解決,但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表現為一般農產品不缺、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不足。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從過去湊合吃,到現在講營養、求健康。但我國的現實情況卻是,農業資源短缺、開發過度,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保障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是農業改革的應有之義。
     
      目前,我國綠色農產品發展面臨難得機遇。一方面,我國糧食在數量上已經超過糧食安全保障的基本要求,農業生產在從追求數量轉向追求質量、從常規生產到綠色生產上有了更從容的空間。另一方面,不管是主動跟著市場走,還是被市場倒逼著走,現在農民由生產低質、低效產品向高效、優質產品轉變的主動性越來越強。
     
      為推進綠色發展,我國實施了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做好綠色防控;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不斷集成創新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等技術模式。統計顯示,去年全國化肥使用量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接近“零增長”。今年,農業大國的清潔生產、綠色農業工程仍在繼續。
     
      用綠色理念發展農業,要求在投入品使用、產地環境保護、生產方式、支撐體系等方面要有一系列深刻調整。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迫切要從制度、市場和科技三方面發力。
     
      增加綠色供給要有制度。要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機制,該退的堅決退下來、超載的果斷減下來、該治理的切實治理到位。財政部等部門去年已出臺文件,要求增量資金重點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傾斜,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各地也在建立生產者激勵機制,鼓勵生產者進行地力建設等長期投資;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建立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增加綠色供給要靠市場。優質農產品理應獲得優價,但一些農民卻陷入優質農產品賣不出好價格的困擾。與增產導向的農業相比,綠色農產品的生產成本更高。要讓生產者有發展綠色農產品的積極性,就必須讓他們得到足夠高的回報。如何為綠色農業定價、讓消費者為農業綠色化埋單?一些地方的經驗表明,培育品牌、為產品貼上綠色標簽是可行路徑。
     
      增加綠色供給要靠科技。在農產品短缺時代,農業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單產。而如今,要把綠色化發展作為主攻方向。一些人存在認識誤區,往往把質量安全等同于不用化肥、農藥。現在我們所追求的綠色農業,本質上是以現代科技為支撐的集約農業。化肥、農藥不是洪水猛獸,關鍵在于科學施肥、合理用藥;飼料、獸藥不等同于產不出高品質畜產品,關鍵在于科學飼喂、遵守規范。
     
      縱觀發達國家農業發展歷程,都是從最初追求產量為目標、轉向生產發展與生態保護并重的。如今,我國農業生產也正在向這一方向邁進。隨著農業經營和資源利用方式的轉變,未來農業的綠色底色將更亮。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