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大棚里南瓜、西瓜嫁接的“混血兒苗”盈盈綠綠,充滿生命力;番茄大棚內菜農正在搭建鋼架,期待數月后的豐收……春耕時節,記者在四川省綿陽安州區永河鎮金花蔬菜合作社看到,處處呈現一派火熱繁忙景象,完全不受“倒春寒”的影響。
這個沒有工業企業的鄉鎮,擁有水土肥沃、環境清新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永河鎮農產品各項安全指標都優于國家標準。近年來,永河鎮將發展生態綠色農業作為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主要道路,在原有的集約集聚規?;a發展基礎上,追求生態、綠色、有機、低碳的生態綠色農業,探索出了農業現代化“2.0”版本的永河模式。
“這個‘混血兒’西瓜種出來好吃不?”帶著這個疑問,記者走進了南瓜西瓜嫁接的大棚內。近來年,金花蔬菜專業合作社引進瓜類雙斷根嫁接技術,將西瓜苗嫁接在南瓜秧上,既解決了西瓜種植中重茬、易發枯死病的問題,又能有效提高西瓜產量,增加經濟效益。“長出來的西瓜一般都在十斤左右,由于帶南瓜基因,因此糖度都會低個1—2度”。合作社負責人薛興全告訴記者,西瓜從5月開始上市,一共成熟3—4批,能賣到國慶節后。據悉,該鎮共種有近千畝這種“混血兒西瓜”,預計今年產量在4000噸左右,預計收入達800多萬元。為加快產業轉型,金花蔬菜專業合作社近年來把原來種蔬菜的近3000畝大棚種上了見效快、收益好的西瓜、葡萄等瓜果。去年,該村種植的“麒麟瓜”“夏黑葡萄”遠銷廣東等沿海地區,實現產值4600多萬元,僅產業帶動群眾增收達4800多元,人均純收入突破15000元,成為了當地遠近聞名的“致富村”。
在當天的走訪中,安羅村11組的百畝有機稻基地的“稻鴨共養”模式也吸引了記者注意。“鴨子為水稻除蟲、除草、松土,稻田又為鴨子提供充足的水、豐富的食物,兩者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得益彰。整個過程不施肥、不打農藥,產出的有機稻米質優良,適口性好。”新民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唐代兵告訴記者。“群眾自己種植出來的稻米在市場上最多賣到幾元一斤,但是通過我們加工和包裝后,市場上每斤可以高達30多元,遠銷北京、浙江等省市,實現了訂單生產,打響了‘永河有機稻’這個品牌。”這種直接將家禽養在田里的“種養循環2.0”發展模式,讓該公司去年一年實現盈利900萬元,帶動群眾人平增收5000元左右,人均收入達到1.3萬元以上。
梓潼村國家級制種基地大春種植水稻制種,小春種植大蒜、辣椒等經濟作物,構建“經濟作物-水稻制種”糧經復合現代農業產業組團;金花村的蔬菜專合社構建了無公害果蔬生產基地,果蔬大棚種植穩定在3000畝以上,總體規模穩定在10000畝以上;沿新河、凱江、白溪河等流經村落,發展以淡水蝦蟹、野生泥鰍、四大家魚養殖為特色,結合康養休閑,打造健康休閑水產養園區,發展規模達到3500畝以上……技術升了級,產業轉了型,如今永河鎮每個村落都有拿得出手的“響當當”品牌。截至目前,全鎮各類專合社達到23個,家庭農場達到45個,農業拳頭品牌3個,流轉土地接近14000畝,流轉率達50%,大棚蔬菜種植面積突破3000畝。
“永河鎮在發展特色農業的道路上,以‘一村一品’為牽引來打造現代特色農業2.0升級版,極大地推動了我鎮農業向產業化、規?;⒖茖W化發展,走上了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永河鎮黨委書記廖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