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遵義市規模化蔬菜基地面積有11萬余畝,蔬菜產量達50萬噸以上,示范帶動蔬菜種植面積70余萬畝,年增加蔬菜產量100萬噸以上,對全市蔬菜市場需求形成了穩定補充,遵義市蔬菜供應自給率在60%左右。在保內供的同時,遵義蔬菜還外銷到重慶,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遵義蔬菜品質優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們追求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簡單、質撲的食材越是受到歡迎,葉菜類蔬菜更因富含豐富的維生素,成為人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市果蔬站站長毛東介紹,遵義的海拔、氣候、空氣、水質特別適宜發展夏秋冷涼蔬菜。而在每年的5—9月,周邊省市受蔬菜生產茬口交接、夏季高溫等災害性天氣影響,進入葉菜類蔬菜供應淡季。此時,正是遵義適宜葉菜類蔬菜生長時節。毛東表示,道真自治縣利用緊鄰重慶市的地理優勢,在6—9月種植葉菜類蔬菜,正好能彌補重慶市因氣溫高、濕度大不適宜葉菜類蔬菜生長的狀況,為重慶市場提供質優價廉蔬菜,豐富重慶人的‘菜藍子’。一些蔬菜種植大省的做法是以外銷為主,比如蔬菜大省云南省,70%為外銷,30%供應本省的蔬菜需求。“但結合我們遵義的實際情況,提出的是保內供促外銷。”毛東說。
蔬菜保供有方法
3月的第一天,匯川區航天社區、洗馬社區、仁和苑社區3家蔬菜平價直供店正式運行,市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種類繁多的綠色蔬菜,這些來自城區周邊蔬菜基地直供的蔬菜,正是蔬菜保供行動給群眾帶來的實惠。
遵義市的蔬菜保供工作早在2011年就已經開始。
全市圍繞“三個發展”,(生態蔬菜產業發展、觀光蔬菜產業發展、特色蔬菜產業發展),按照“三個為主”,(以點為主,點面結合促進全市蔬菜產業健康發展;以保供給為主,促進外銷蔬菜發展;以龍頭企業、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為主,推動蔬菜產業化升級),以蔬菜標準園建設為抓手,以科技興菜為支撐,促進蔬菜產業生產效益提升、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升、市場競爭力提升,實現了“三個確保”,確保“菜籃子”安全平穩有效供給、確保助農增收、確保蔬菜主導產業地位。
據統計,2016年,全市累計完成蔬菜種植面積283.4萬畝,產量473.1萬噸,產值70.8億元;累計完成辣椒種植面積201.5萬畝,產量240.6萬噸,產值60.2億元;累計完成種植食用菌6530萬棒,產量(鮮)4.57萬噸,產值5.31億元。確保了遵義本地市場蔬菜供應。
政府杠桿不可少
毛東介紹,全市建成集中連片在50畝以上的規模化蔬菜基地共442個,面積10.8萬畝,蔬菜基地規模的增加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年增加蔬菜產量41萬噸以上。可滿足全市蔬菜的供應需求。
遵義市還加快了蔬菜產業商品化發展步伐,保障城鎮(特別是中心城區)蔬菜產品安全、平穩、有效供給,促進農民增收。
毛東認為,既要讓老百姓買到質優價廉的蔬菜,又要讓農民增收致富,這本來就是矛盾的。能平衡好這一矛盾,政府杠桿不可少,政府出面補貼,這也是保障“菜籃子”工程的重要手段。
毛東強調,蔬菜多不得,少不得。種多了,容易造成滯銷,種少了不夠供應,一旦出現這些情況,就需要政府出面。當價格低的時候,政府對菜農進行補貼;當價格高的時候,政府對低保戶進行補貼,這樣既保證了農民的利益,又讓老百姓都能吃到價廉物美的蔬菜了。他們正在把遵義的優勢產品進行包裝,如申報“遵義朝天椒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以推進黔貨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