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瀘州市以建“百億茶產業”為抓手,著力打造省內外知名茶葉生產、加工、貿易基地,種茶面積達40余萬畝,茶園面積居全省第七位,2016年茶葉總產量達1.9萬噸,茶葉綜合產值達30億元,帶動全市農民人均增收87元。
一是科技興茶。與四川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先后引進28個新品種開展比選,針對不同區域氣候等特點,篩選出最適品種進行推廣。加快新產品研發,打破原來僅生產綠茶的格局,開發出黑茶、紅茶等品類,年產紅茶300噸、黑茶100噸,研制出黃荊大樹茶和金花茶特有產品。
二是龍頭興茶。培育茶產業省級龍頭企業2個、市級龍頭企業6個,全市10家茶葉企業出資組建了“四川酒城特早茶實業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特早茶名片,今年公司銷售收入有望突破1億元。建設總投資20億元的“中國特早茶城”生態旅游綜合體,建設占地500畝,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干茶、鮮葉年交易量9000噸的能力,可實現帶動全市茶產業突破百億目標。
三是品牌興茶。擁有省級以上名優茶10余個,“瀚源牌有機茶”先后獲“中國名茶”金獎、“中茶杯”特等獎、“國飲杯”一等獎,被省政府授予“四川名牌產品稱號”;鳳羽茶是“四川名牌農產品”,榮獲國際茶博會等多個獎項。瀘州市納溪區獲“全國特色茶旅資源區”稱號,“納溪特早茶”是首批中國—歐盟地理標志保護互認證產品,其區域品牌價值達26.73億元。
四是文化興茶。發掘瀘州在唐、宋時期就有曾為貢茶的記載,是中國名茶之鄉、中國特早茶之鄉文化,是全球同緯度最早的茶葉產區歷史文化價值。創辦“中國特早茶融合發展專家論壇” “瀘州全民飲茶日”系列活動,連續5年成功舉辦“四川茶葉開采活動周”,每年吸引周邊游客10萬余人次參與,活動被搜狐、騰訊等媒體報道,瀘州茶知名度日益提升,2016年網絡營銷的“納溪特早茶”達10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