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行走在遵義市播州區龍坪鎮鄉間,處處呈現著辣椒生產的繁忙景象,勃勃生機孕育著收獲的希望。今年,播州區提出了要強力推進辣椒產業“裂變”式發展的要求。
2016年6月以前的遵義縣,就有“中國辣椒之都”的美譽,辣椒也是當地農村的支柱產業;今天的播州區,在產業基地建設、產業融合發展、市場流通體系建設、農業科技創新驅動、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較往年有更加堅實的基礎。同時,推進辣椒產業發展的工作協調機制、投入增長機制、改革創新機制和扶持龍頭企業機制都較為完善,提“裂變”式發展的目標,是確保辣椒品牌站得住,叫得響!
為推動辣椒產業實現“裂變”式發展,播州區龍坪鎮在落實責任、示范引領、整合資金、加大培訓等方面持續發力。目前,全鎮共落實辣椒種植面積26000畝。其中育漂浮育苗20000盤,可栽大田1000畝;育營養塊育苗460畝,可栽大田25200畝;鎮級育預備苗漂浮育苗2400盤,可移栽大田120畝;村級育預備苗15畝,可移栽大田900畝;鎮級育預備苗56畝,可移栽大田3400畝。
興隆村高巖組村民謝中禮種植辣椒多年,屬于典型的老椒農,家里只有他和老伴兩個人,今年種植了5畝辣椒。“按我多年種植辣椒的經驗,每畝的純收入在1200元以上,今年政府為減輕我們的負擔,每畝還補助300元,這樣算來光是種辣椒的收入都可以達到8000元。”謝中禮算了一筆賬。
老謝種植的5畝辣椒,較于龍坪鎮26000畝的面積,也只算得上是“小敲小打”。該鎮分管農業農村工作的武裝部長官昌泉說,今年龍坪鎮圍繞205省道和309縣道的重點區域,全力打造紅色辣椒產業帶,預計一年可生產辣椒5200多萬斤,產值將超過5000萬元。
大面積種植辣椒,且要“裂變”式發展。龍坪鎮在實際工作中,搶抓脫貧攻堅春季攻勢機遇,精心謀劃,統籌部署,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有效利用土地資源,辣椒生產的各個環節有序推進。
明確分工,落實責任。開展“百名干部進村寨”行動,實行大摸排、大調研、大走訪,瞄準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深入村組、深入貧困戶,開展再摸底、再排查、再回訪,找準短板和薄弱環節,在一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嚴格落實“五包責任制”。即主要領導包片,分管領導包村,支書、主任包線,村(社區)干部和抽調干部包戶包丘塊,指導組包技術,形成“行政保面積、業務保技術”,層層落實責任,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走訪慰問群眾1250余人次,收集相關建議意見10余條,為大力推進產業發展工作開了好頭。
示范引領,大戶帶動。大力發展示范點,以點帶面,全面鋪開,形成全鎮發展的連動效應。目前,打造黨委書記示范點、鎮長示范點、分管領導示范點、換種工程示范點等4個鎮級示范點;12個村級支書、主任示范點。
整合資金助推產業發展。鎮財政安排并整合資金100萬元,用于保障產業發展。其中,85萬元用于重點區域、核心區域農膜、化肥等補助;15萬元用于核心區域土地整理、翻犁和開廂起壟、覆膜、栽種等人力補助。
加大培訓提升造血功能。以培育新型農民為目標,對種植大戶、返鄉創業的農民、有特色技術的農民進行培訓。鼓勵全民參與,不斷激發群眾在種植辣椒和蔬菜方面的積極性、提升貧困戶“造血”功能,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目前,已經開展3期17場(次)培訓,參訓人員達2500人次。
“我們在全力推進辣椒產業‘裂變’式發展的過程中,總結出了‘九抓四結合’的工作方法。”官昌泉說,“‘九抓’就是抓育苗保苗、抓組織動員、抓田間衛生、抓土地翻犁、抓開廂起壟和覆膜、抓插牌定責、抓市場銷售渠道、抓督促督導、抓宣傳報道;‘四結合’就是結合產業結構調整抓辣椒‘裂變’、結合脫貧攻堅抓辣椒‘裂變’、結合都市農業抓辣椒‘裂變’、結合生態發展抓辣椒‘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