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筆者見到張立生的時候,夫婦二人正草莓園里忙碌著。55歲的張立生曾是阿克蘇市糖煙酒公司的下崗工人,之后在溫宿縣克孜勒鎮承包土地種植了300畝紅棗,不僅沒有創收,反倒把多年積攢的老本搭進去了不少。這可讓遼寧省東崗的三盡漢子張立生傷透了腦筋。
2014年冬,回家探親的張立生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朋友那里看到了小草莓的商機,發現種植草莓是個不錯的致富項目。
2015年,張立生在克孜勒鎮承包了4個大棚,決定先在2個大棚內試種草莓。從老家遼寧東崗引進了1萬株“紅巖”、“章姬”兩個品種的草莓苗,為了讓草莓長得又大又甜,不懂技術的張立生給大棚上了超級多的農家肥,導致草莓根葉全部燒死,那年草莓種植以失敗而告終。有了第一次失敗的經歷,2016年,張立生從內地聘請了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為營造口杯,他立志不打農藥,不用化肥,種出純天然無公害的草莓,專門使用了防蟲網。
“今天帶著家人前來采摘草莓,一邊玩一邊采摘,不僅讓孩子走進大自然,還增長了見識。”今年55歲的蒿春英家住阿克蘇市,離草莓園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在女兒的陪伴下,專程驅車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短途游,她說出來轉轉,不僅心情好,整個人也輕松了不少。
“阿克蘇的草莓采摘價格僅次于北京,特別受當地游客的歡迎。現在草莓采摘價格100元/公斤,平常大棚每天接待游客少則10多人,多則60多人,最多的一天能收入5000多元。”張立生的臉上露出了喜滋滋的笑容,他說,第一年他的大棚一畝地畝產草莓1.5噸,僅種植草莓一項收入就達7萬元。
“草莓采摘從3月中旬就陸續開始,截至目前,2個草莓大棚已接待游客600多人,收入6萬多元,預計今年畝產能達3噸多。”談及今年的草莓,張立生信心滿滿。他說,草莓采摘一直能持續到6月中旬,今年一年一個大棚草莓收入能達15萬元,2個大棚合計收入30萬元。
“游客采摘草莓之余,還可采摘‘圣女果’,另外還給游客贈送自家種植的無公害蔬菜,沿途游客們還可以拍杏花、拔苜蓿、蒲公英、榆錢等,吃貨們還可以在我們這里品嘗或購買土雞、鴿子等……”張立生介紹,草莓種植他采用的是純綠色有機種植法,不僅個大好吃,而且入口香甜,有奶油的味道,當地人稱為“奶油草莓”。前來采摘的游客不僅有本地的,也有鄰近縣市的游客,尤其是周末和假期期間,采摘量更是比平時要多上三至四倍,人數最多時可達二三百人/天。他的大棚除了種植草莓外,還將屆時開啟‘圣女果’采摘、枸杞采摘等,讓游客吃在鄉村、樂在鄉村,吸引大量的外來游客,根本不愁銷路。
有了張立生的致富經驗,其弟弟及周邊村民在他的影響下,也開始試種草莓。“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為帶動大家一同致富,張立生還請聘請了村里4名貧困戶到他家大棚里務工,每月為其發放3000元工資,為貧困戶解決了就業崗位。同時,他還與少數民族同志結為親戚,免費為少數民族同志講解大棚蔬菜種植技巧,帶動周邊的群眾盡早脫貧致富。
張立生看著今年的草莓,心里的底氣勁兒十足,他決定明天繼續擴大草莓種植面積,主打采摘,并采用一些創新的方式、方法和一條龍服務吸引更多的外來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