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重慶巫溪縣文峰鎮三寶村看到,偌大的西瓜棚里,比室外溫度要高出好幾度,瓜秧卻生長得格外茂盛。巫溪縣綠聯蔬菜股份專業合作社社長向斌平告訴筆者,大棚種植與傳統種植不同的是,它能起到保濕、恒溫、防治病蟲害等作用,有效促進植物生長,在提高產量的同時,還實現了錯季果蔬的市場供給,確保農產品賣個好價錢。
“一株瓜苗最多留4個瓜,多余的要摘掉,確保營養供給。”按照向斌平的說法推算:一個瓜棚大約半畝地,種植瓜苗280株,以平均每個西瓜15斤計算,大棚種植的西瓜畝產量可達3萬斤以上,畝產值就可達6萬元左右。這些聽著讓人匪夷所思的數據,卻是的的確確存在,也是重慶市發展設施農業幫助農戶“點土成金”帶來的新路子之一。
巫溪縣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大棚種植是重慶市在西南丘陵山區發展設施農業的一部分,所謂設施農業,即:運用工程設施技術,營造局部范圍改善或創造出適宜的保護性環境空間,為動植物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而進行的有效生產的農業。該設施主要包括設施種植、設施栽培、設施養殖等。
向斌平盤算著,在現有環境下,還有40余天,該大棚里的西瓜就進入成熟期,可以出售了。不僅如此,大棚種植還可實現春種西瓜、辣椒,秋收葡萄、苦瓜等果蔬,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農業經濟效益最大化。
截止目前,巫溪縣綠聯蔬菜股份專業合作社共有設施果蔬基地100畝,設施育苗供苗基地50畝,在建設施果蔬基地5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