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興化市位于里下河地區,河網密布,物產豐富,是江蘇地區傳統的農業大市,依托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建成了國內乃至亞洲最大的脫水蔬菜生產加工基地,地區內脫水蔬菜生產企業近百家,食品農產品出口備案企業33家,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示范區1個,省級出口食品農產品示范區基地15個。產品遠銷亞、非、歐盟等市場,僅出口香蔥就占日、韓等國家和地區6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全國最大的脫水蔬菜產品加工基地。
傳統產業遇瓶頸
在保持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長后,隨著國際經濟緊縮,“十二五”期間,該地區食品農產品出口出現負增長態勢,行業規模以每年5%的速度縮減。據統計,2016年,泰州檢驗檢疫局完成出口蔬菜檢驗檢疫1958批次、重2.28萬噸、貨值6554萬美元,同比分別下降了9%、15.2%和13.8%。
企業發展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江蘇興野食品有限公司曾是當地出口脫水蔬菜企業中的行業翹楚,卻也不可避免遭遇發展瓶頸。產品結構單一導致企業抗風險能力面臨挑戰,日韓市場開拓已近極限,試水低端市場水土不服,近年來,我國各主要貿易國技術性貿易措施頻出,國內行業競爭激烈,用工、原料、資源等經營成本逐年上升,企業出口成本不斷增加,各種隱憂接踵而來。
得知企業困境后,泰州局多次深入企業調研,結合企業自身優勢,參考國內和國際市場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議。經過長時間的市場調查和前期論證,興野公司決定面向日韓市場開發新的產品——冷凍干燥魷魚系列水產品,以豐富產品線,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產品探索獲突破
新產品項目雖然已經確定,但真正進入實施階段后,各種困難紛至沓來。冷凍干燥魷魚與冷凍干燥香蔥相比,雖然工藝大致相同,但產品屬性差異極大,適用的產品標準、衛生安全要求等完全不一致。
泰州局工作人員主動提前介入,多次與該公司人員一起進行現場勘測論證,確定原料進入、初級處理、生產線運行、滅菌和入庫等各個環節的區域和流向,設計的圖紙上布滿了修改的鉛筆字跡。經過多番努力,選定了最佳設計方案,使其生產線嚴格按照水產品的衛生生產標準開工建設,從源頭上保障了食品衛生安全。
同時,該局還為企業講解了主要崗位人員所需要的專業背景和能力,對企業負責人、品管人員、食品安全員進行韓國法律法規、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法規宣傳,對原料驗收、封口、殺菌等重點環節檢驗人員進行了詳細培訓,嚴格要求各個關鍵控制點的質量控制,幫助企業培訓了一批高素質的員工。
有了扎實穩健的前期工作基礎,企業備案工作很順利,從廠房布局、車間設施、人員衛生要求到關鍵控制點的監控等均符合備案管理辦法和出口食品衛生要求。去年4月完成基建,5月進口設備順利通關并安裝到位,6月成功試生產,7月初通過備案,從開工建設到備案成功,僅用了不到4個月時間,創造了出口食品企業備案的新速度。
檢企共謀渡難關
取得出口備案資格,意味著興野公司在邁向出口之路上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對國外衛生注冊的難題又擺在了企業的面前。相比興化地區傳統出口品種脫水蔬菜,冷凍干燥魷魚屬于動物源性食品,國外尤其是日韓等國對此類產品的安全衛生要求極為嚴格,要求生產企業通過國外官方注冊后方可出口。
為了幫助興野公司順利通過國外官方考核,泰州局幫助企業建立起長效監管機制,加強對加工、儲藏、銷售等環節全程監控,確保產品質量安全。檢驗人員深入企業一線,參與企業管理層會議,以行業管理者和“局外人”的眼光,幫助企業分析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指導企業建立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和產品追溯體系。指導企業進一步完善質量檢測體系和設施,安排企業檢測人員免費到泰州局檢測技術中心學習,提高企業檢測人員素質。幫助企業建立衛生質量體系和不斷開拓新檢測方法,進一步強化檢測技術優勢,為提高產品質量和加強產品研發提供技術保障。
2016年8月4日是對韓衛生注冊的申請截止期,時間緊,任務重,泰州局食品科全體工作人員加班加點為企業審核申請材料。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檢企雙方的共同努力,興野公司成功通過韓國官方水產品衛生注冊,出口的大門已完全向他們敞開。
“檢驗檢疫幫了我們大忙啊。這下1300多萬元的大合同我們可以放心的簽,大膽的干了!”公司總經理張洪孝激動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