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蓬安縣長梁鄉(xiāng)中壩村菜農黃冬春家的蘿卜,早上八點從村里出發(fā),72小時后,抵達內蒙古滿洲里,次日,就會出現(xiàn)在俄羅斯的超市,走上俄羅斯人的餐桌。“守著河灘地種蘿卜,我的蘿卜已經跑到了俄羅斯。”日前,在蓬安縣長梁鄉(xiāng)中壩村的蘿卜清洗場里,黃冬春攤開大手在空中劃出一個半圓,繼續(xù)說:“蘿卜越跑越遠,我的口袋也越來越鼓。”
換個活法,回家種蘿卜
十多年前,黃冬春只身來到沿海城市闖蕩,因勤勞吃苦,多年下來積攢了一些積蓄。作為農民,長期漂泊在外,不能顧家不能照看孩子,黃冬春覺得應該換一種方式來生活。2012年,一次偶然機會,他來到重慶潼南參觀當?shù)厝f畝蔬菜種植基地后,決定回老家承包河灘地種蔬菜,把中壩村的蔬菜種出點名堂來。
回到中壩村,他四處考察哪里最適合種植蔬菜,他先看位置,再把地塊一塊一塊地看,一會兒上坡,一會兒下坎,累得汗流浹背。臨走時,他把采集的土壤樣品和從農戶家中隨機拿到的蘿卜帶走,拿到縣上和市里進行嚴格的檢測,指標完全符合有機蔬菜種植標準。
黃冬春認為,中壩村土質好、氣候好、水源好,種出來的蘿卜品質非常好,加上交通方便,只要菜農按要求種出來,公司一定按合同收購,中壩村的蘿卜,一定會受到顧客的喜歡。
通過商議,黃冬春決定拿出多年積蓄,開始租賃河灘地嘗試種植蘿卜,并成立蓬安縣冬春蔬菜種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簽訂種植蘿卜200畝合同。合同規(guī)定,種植期間,技術、監(jiān)管完全由蓬安縣冬春蔬菜種植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委托合作商蓬安縣春俊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提供,蘿卜收購價均高于市場價格。
標準嚴格,獲得了俄羅斯訂單
“種植有機蘿卜最大的困難是施用農家肥。”黃冬春有感而發(fā)。
近幾年中壩村外出打工者增多,家里做農活的往往都是婦女和老弱病殘。而一畝地要2000-3000公斤豬屎、牛尿,機器運人工挑,勞動強度大,合作社往往集體齊上陣。
難的還有治蟲。過去是采用低毒高效農藥,太陽越大治蟲效果越好,現(xiàn)在用的是生物農藥,要求在傍晚噴霧施藥,雖然藥價跟以前的差不多,但讓人覺得很麻煩。
因此,為了維護蔬菜基地的良好形象,菜農們相互提醒,互相監(jiān)督。“萬一搞砸了,別人不來建基地,我們一年少收入好多,劃不來。”一村民坦言道。
通過嚴格按有機標準來種植蘿卜,菜農們終于獲得了豐收。中壩村共有506戶加入專業(yè)合作社,每戶年均收入超過一萬元。黃冬春說,因為中壩村空氣、土壤、水源非常有優(yōu)勢,按照有機蘿卜標準生產出來的蘿卜,品質好,通過了相關食品認證,產品供不應求。從2014年開始,來自俄羅斯的訂單就飛到了中壩村。
每茬蘿卜都有“成長紀念冊”
“要想讓中壩村蘿卜安安全全出國,從播種開始,就要下苦功夫了。”艷陽高照,乘坐黃冬春駕駛的蔬菜運輸拖拉機,記者來到蘿卜采摘基地。
在他的拖拉機駕駛室,掛著一本小冊子,里面詳細記錄著每茬蘿卜何時播種、何時定植、何時施肥、施什么肥等,就像一個小嬰兒從小到大的成長紀念冊。而小冊子的最后,還附有國家允許使用的農藥種類和安全間隔期。
“出口到俄羅斯的,主要是冬季這茬,因為北方冬季寒冷,蔬菜產量下降,而俄羅斯需求過旺,我們就贏得了這個難得的海外市場,盡管出口量不是很大,冬季出口僅有2000多噸,但出口的東西檢測特別嚴,這也是我們和出口公司簽合同時都寫進去的,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標準來,否則會影響出口的品質。”黃冬春說。
這樣做的結果是,中壩村蔬菜設施產品100%達到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標準,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查抽檢合格率達到100%,中壩村被四川省確定為“無公害蔬菜基地”。
蘿卜出國都走“綠色通道”
農戶地里的蘿卜裝進大貨車的集裝箱,它們的出國之旅就正式拉開了帷幕。
經3天3夜的陸路,到達3700多公里外的內蒙古滿洲里,由于在種植標準嚴格,中壩村的蘿卜出國都可以走“綠色通道”。
看著自己種的蘿卜遠銷俄羅斯,黃冬春心中有說不出的幸福感,“農產品‘綠色通道’開通后,我們種的蘿卜銷售很好,現(xiàn)在我已在長梁馬回、南充順慶等地租賃土地3600多畝種植蘿卜,年銷售收入可達3000多萬元!”
邁出國門的蘿卜,次日早晨,就能擺上俄羅斯人的餐桌。一個品質好的中壩蘿卜,在俄羅斯能賣到人民幣10塊錢左右。
“我們希望中壩村的蘿卜通過物流的延伸,進入到距離俄羅斯近萬里之外的德國、以色列、伊朗等國的市場。”蓬安縣春俊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信心滿滿。
“朝為中壩蘿卜,暮登外域廚房。”蓬安縣長梁鄉(xiāng)中壩蘿卜的“版圖”正在不斷擴大,輻射帶動沿江的三壩鄉(xiāng)和正源鎮(zhèn),種植面積接近1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