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咯——咯咯……”4月22日,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坳上鎮戈盈村橋頭組,走近丁利銀開辦的野雞養殖場,遠遠就聽到野雞歡快的叫聲。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位于湘桂黔交界地區,地處云貴高原東緣斜坡地帶,境內生態環境良好,野生動植物物種豐富。丁利銀經過幾年摸索,將當地野山雞馴養成功,年出欄野雞800多只、產蛋60000多枚,可創收20萬元,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探索出了一條有“錢”景的特色養殖業之路。
野雞養殖場由停用的村小改造而成,曾是學生活動的操場,被兩張巨大的綠色塑料網罩著,野雞們在這個“家里”飛上飛下,“玩”得不亦樂乎,或低頭覓食,或踱著方步,或引吭高歌。
操場中央的幾棵大樹也被用綠色的塑料網罩著,操場后面的兩層樓的校舍被設置為孵化室、育雛房、飼料房和消毒防疫區四個功能用房。“野雞白天在草坪里敞養,晚上就棲在樹枝上。”養殖場的主人丁利銀正在樹下給野雞們喂食,他告訴記者,只有小野雞才需要房間遮風避雨。
丁利銀是當地土生土長的農民,初中畢業后,他也和大多數農村青年一樣,跑到沿海打工掙錢,但他不甘心一輩子做個打工仔。2015年,他通過上網了解到養殖野雞致富的信息后,決定返鄉創業。
丁利銀說,當初選擇養殖野雞,一是因為野雞生命力、適應力和抗病力極強,對環境要求不高,能耐高溫和嚴寒,養殖技術與家雞一樣,主食五谷雜糧,用普通飼料加青草、菜葉即可喂養。二是因為野雞最大特點就是好看、好吃,是公認的山珍野味,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養殖前景看好,再者當地的地筍苗寨旅游方興未艾,養殖場地處旅游沿線,擁有較好的市場優勢。可是,剛開始沒經驗,死亡損失不少。后來通過不斷摸索和四處拜師,他很快就掌握了野山雞的生活習性,去年,野雞終于出欄了800只。
“這對于我這個剛起步的小養殖場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銷售量了!”丁利銀說,野雞與家養雞的主要區別是肉質細膩,高蛋白低脂肪,養殖過程中比家雞吃得少,再加上平時他們喂得都是糧食和蔬菜,屬于健康環保的東西,符合現在人的健康要求,因此很受市場歡迎。
“野雞蛋2元一個,每天一兩百個雞蛋都被電商上門收購一空;成年野雞100元一只,靖州很多飯店都在我這里訂購,也不愁銷。”記者注意到,養殖場的大門上,丁利銀公布著訂購電話13974508534。目前,丁利正在擴大養殖規模,并致力于將這個特色養殖業在村里推廣,帶動當地村民脫貧致富,他希望有朝一日野山雞能走進千家萬戶,像飼養家雞一樣普及起來,他對這個特色養殖業的發展“錢”景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