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是杭州市蕭山區進化鎮的一大“招牌”。每年的5月,是進化青梅的采摘季。今年進化青梅雖然產量不高,但價格卻創了近年來的新高:達到了6元/公斤。
青梅如何跳出過去“豐產不豐收”的困局?進化通過“政府引導—協會搭臺—企業唱戲”這一政民企聯動的新模式,兩屆“梅花節”不僅引來了客源也打開了市場。本周六,首屆“梅子節”搭上了“體驗經濟”的順風車,重整旗鼓后的進化青梅要走品牌化產業化的道路。
兩屆梅花節打響了進化青梅知名度
進化是著名的青梅之鄉,種梅已有上千年歷史,最早記載于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的《諸氏家譜》。
梅花也早已成了進化的“形象大使”,位于杭州建長灣農業基地的吉山梅園,是目前蕭山梅花品種最多的賞梅基地,占地約200畝,共有1000多株梅樹,樹齡都在三四十年以上,涵蓋了十幾個品種,包括朱砂、宮粉、美人梅、綠萼、香雪海等與浙江農林大學合作開發的稀有品種。
去年,進化通過政府引導、協會搭臺、企業唱戲這種政民企聯動的新模式舉辦了首屆梅花節后,引發了蕭山的“進化賞梅熱”,不僅讓更多的游客走進進化、了解進化,更打響了“古韻梅鄉”的品牌。
今年,第二屆梅花節又如期舉辦,吉山梅園還與臺灣信義鄉合作打造了千畝微笑的梅子莊園,讓“大美進化·吉山探梅”的品牌文化內涵日趨飽滿豐富。
而招商引資和產業轉型有效結合,也讓一朵朵小小的梅花意外攪動了農業休閑經濟。據悉,每屆梅花節期間都有十二三萬的客流量,除了蕭山本地游客,還吸引了紹興、上海等周邊地區和省外游客,也打響了進化青梅的知名度。
傳統青梅搭上“體驗經濟”的順風車再起航
正是有梅花節的人氣效應,讓進化青梅再度“名聲在外”。今年青梅還掛在枝頭時,就有不少外地青梅收購商提前涌入進化。
“往年青梅都要到5月20日左右采摘,今年8日左右就開始采摘了。而且今年青梅的品質也好,外觀飽滿、沒有斑點。”進化吉山村村民徐利繞告訴記者,由于前幾年失管加上今年采摘人工費用高,青梅的產量雖不高,但收購價格卻一路水漲船高,漲到6元/公斤,這讓不少梅農又看到希望的曙光。
在進化最大的吉山梅園里,共有1000多棵樹齡在10年以上的老樹,2000多棵新樹。據梅園的負責人徐澤說,新栽的梅樹要2-3年才能產果。等到新樹成熟,整個梅園的產量在300噸左右。
由于青梅本身較酸的口感特點,并不適合現場采摘這種形式。于是,吉山梅園推出了首屆梅子節,游客可以體驗傳統脆梅制作DIY和梅餐料理,屆時還有海峽對岸兩位臺灣梅餐料理創始人為大家制作各種梅子料理……希望傳統的青梅搭上“體驗經濟”的順風車重振進化鎮的青梅產業。
“臺灣的青梅產業發展得已經很成熟了。我們還請來了臺灣青梅產業的從業人員,和我們一起探討進化青梅產業的發展。” 進化鎮的工作人員說,“兩岸青梅產業發展論壇”作為梅子節的一個重頭戲,也希望借此為進化的青梅打開新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