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種了四畝多黨參,大概有1400多斤黨參,賣了一部分,小點的(黨參)賣了18000來塊錢,剩下的比較大的,還能賣2萬多塊錢。”記者正在和地里忙農活的平順縣龍溪鎮佛堂嶺村村民路買軒交談著。他是佛堂嶺村黨參種植大戶和示范典型,在他的帶動下,該村黨參種植面積迅速發展到300畝,成為平順產業脫貧的“一村一品一主體”樣板村。
近年來,平順縣圍繞群眾脫貧增收,因地制宜,利用山多坡廣,地理差異明顯,氣候多樣的獨特條件,繼續打造中藥材金字招牌,山山嶺嶺間生長著300多個品種的中藥材,助力群眾脫貧增收。為了讓荒山荒地得到有效利用,耕地產出率提高,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縣委、縣政府推出來全鏈條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大格局。確立了建設“全國一流中藥材基地種植縣”的目標,成功引進了山西振東集團,出臺了《推進50萬畝中藥材基地縣建設的實施意見》和一系列招商引資獎勵辦法,通過“公司+政府+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開啟了平順縣中藥材種植從補貼家用到支柱產業的新路子。
在發展中藥材過程中,平順縣對12個鄉鎮中藥材種植進行全域規劃、合理布局,建成潞黨參、連翹、山桃、黃芩、黃芪、柴胡、歐李七大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形成中藥材全域化、差別化、規模化、規范化種植體系。
為了能夠樹立貧困戶種植中藥材脫貧的信心,山西振東集團積極主動全方位、分階段承擔全程風險。針對中藥材種子種苗價格高的問題,實行企業預付。由企業訂購種子種苗先期發放給農戶,采收后再扣除,大大激勵了農戶參與種植的積極性;通過土地流轉,以反租倒包的形式對土地進行統一規劃、種植和管理,形成了集約化發展、機械化操作,使貧困戶有了土地流轉款和耕作管理兩份穩定收入;中藥材成材周期長,價格波動大,為規避市場風險,鎖定種植戶利益,振東藥業對中藥材進行保護價收購。公司和農戶簽訂收購合同,以5年平均價為收購保護價,高于保護價時隨行就市,低于保護價則按保護價收購,打消了農戶的后顧之憂。在產業整合過程中,振東藥業讓每一個中層干部與貧困村結對子,通過精準扶貧項目,優先吸納貧困勞動力300余人,采摘季節8500余人打零工,有效覆蓋3萬余人。
目前,中藥材產業已經成為平順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之一,并已形成了東南山區潞黨參、北部河谷山茱萸、西部臺地山桃、中部百里灘流域連翹、黃芪、黃芩、桔梗、柴胡、板藍根等多樣性連片發展的大格局,全縣種植中藥材的行政村達到202個,種植戶達到2萬戶,其中貧困戶4574余戶、貧困人口1.2萬多人,人均藥材收入達到154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