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在亳州市譙城區十八里鎮西苑生態園,一群群土雞奔跑在林間啄食地上的嫩草。告別傳統的圈養模式,土雞“啄”開了胡靜靜的致富門路,生態園也成了她的“綠色銀行”。
“林下養殖蛋雞500多只,一季收入2000多元。”胡靜靜邊從草窩里撿拾雞蛋邊告訴記者,她林下養殖的還有1000多只肉雞,供前來觀光的游客挑選在自家“田園餐廳”食用,這又是一項收入。此外,她和丈夫種植的3個大棚草莓,今年20多萬元收入已經裝進腰包了。
2009年,胡靜靜從安徽科技學院農學專業畢業,到浙江一家生態農業公司從事觀光農業技術指導。因在外工作一直找不到歸屬感,鄉愁成了胡靜靜心中揮之不去的情結。在外工作的她,一直關注家鄉的農業發展,尋找回家創業的機會。
2014年,胡靜靜得知亳州大力發展農業生態旅游,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她堅定了回鄉創業的信心。在征得丈夫同意后,她辭職回家創業,拿出所有積蓄進行土地流轉,走上生態觀光農業的創業之路。
“返鄉第一年,我流轉20多畝土地,試種水蜜桃和葡萄,第二年就掛果。我把自己豐收的果實送給親戚朋友和周邊的鄰居,他們品嘗后贊不絕口。”胡靜靜說。2015年7月,胡靜靜成立了亳州市譙城區西苑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100萬元。當年11月,合作社完成簽訂流轉土地200余畝,林下散養土雞1500余只、巴馬小香豬100余頭。合作社當年吸納了30余位村民就業,當年帶動周邊農戶戶均增收8000多元。
“感謝政府好政策為我們提供了返鄉創業的條件。”胡靜靜說,她的采摘園已建成為集特色餐飲、休閑、采摘、科普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園。談到未來發展規劃,胡靜靜滿懷信心,他們將充分利用園區水土資源優勢,科學劃分區域,發展規模種植,打造多個獨具生態、文化特色的主題果園,既滿足市場果品需求,又保證園區景觀的多樣化和經濟效益的規模化,實現“一區多園,一園多景,林景結合”的生態觀光農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