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女徐巍芹是甘肅省隴南市陽壩鎮二坪村的養雞能手,幾年前她看準當地太平雞養殖前景,回鄉帶動幾戶村民跟她建立養殖專業合作社,一起發展起了養雞產業,在徐巍芹幾年的堅持不懈下,她的“太平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取得了可觀的養殖效益,“太平雞”成功啄開了徐巍芹致富康莊大道。
康縣陽壩鎮二坪村位于川陜甘三省交界處,這里山高林密,交通不便,至今仍有一些村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由于地薄人稀,居住分散,牛羊等大家畜常常遭到黑熊、野豬的禍害,養的人家很少。只有一種當地的土雞“太平雞”,因其腿骨粗壯,體格比普通雞大,被飼養延留了下來。然而,由于生長較慢,“太平雞”曾逐漸被肉用雞代替,甚至瀕臨絕種。近年來,這種當地土雞又重新恢復了種群,而且成了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新希望。
這一切離不開二坪村村民徐巍芹的功勞。和走出校門的很多農村女孩子一樣,2004年,徐巍芹從隴南農校畢業后,工作一時無著落,他們的出路無外乎兩條,一是繼續復習考公務員;二是外出打工掙錢,結婚過日子。在此后的幾年中,徐巍芹做過代課老師,也在深圳的電子市場打過工,換過好幾份工作。
一次,她和打工的好友一起去聚餐,餐桌上用激素催肥但卻營養、口感都不討人喜歡的雞塊,不由地使徐巍芹想起了家鄉的太平雞。
有想法就有行動。2010年,徐巍芹在縣政府的幫助下,協調好了養太平雞的貼息貸款等,發動村上4戶村民入股,募集資金12萬元,在離村子不遠的一個地方建起了陽壩鎮太平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從村里找來25只品種比較純正的“太平雞”,開始養殖和孵化繁育,當年年底就出欄“太平雞”1500只,實現收入1.5萬元。看到養“太平雞”能掙錢,徐巍芹把種雞提供給本村和周邊柯家河、田壩、杜壩等村的農戶,讓他們養殖、繁育,并簽訂購銷合同。在她的帶領下,目前有包括45戶貧困戶在內的100多戶村民已經加入了合作社,今年年底預計存欄10萬只雞。
由于自己在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方面的貢獻,徐巍芹被評為康縣“青年致富帶頭人”,被康縣共青團評為“康縣最美青年”。
徐巍芹告訴記者,專業合作社要求村民養雞使用原始方式散養,保證出欄的太平雞的品質。作為甘肅省三大優良地方禽種之一,太平雞由于具有肉嫩骨細、皮脆味鮮等特點,遠銷到成都等地,且價格比一般的肉雞高不少。最近,她還開始嘗試利用電商平臺,擴大市場,讓太平雞走向更多的消費者。
隨著市場擴大,徐巍芹希望能有更多的政策扶持,幫助合作社擴大規模,進一步開拓市場。“養殖業存在較高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銀行一般不愿意貸款,”她說。“希望能有更多的扶貧資金向養殖業傾斜。”
如今,徐巍芹的“太平雞”養殖產業發展的越來越好,其養殖專業合作社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在她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依靠養雞成功走上脫貧致富路,這大大推動當地經濟生產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