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山西:加強中藥材質量管理及溯源體系建設

       日期:2017-06-0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28    評論:0    

      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進一步提高,中藥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我國領土幅員遼闊,南北氣候各異,土壤差異大,同一種藥材來源不同質量也有所不同,常常有同名異物現象。一些中藥材特別是貴重藥材或者生長周期長的藥材經常出現階段性價格暴漲暴跌,從而引發制假售假、染色、摻假、增重、硫磺熏蒸等現象。九三學社山西省委建議,建立中藥材質量管理和溯源體系,有助于促使中藥材質量的提升,有助于杜絕假冒偽劣、制假售假行為,有助于加強對中藥材監管,有助于中藥產業的發展。

      摻雜使假的中藥材是誰生產的?如何進入市場的?九三學社山西省委調研認為:一是種植環節。環境污染,包括空氣、水,特別是土壤的重金屬污染,對中藥質量影響很大;為了高產,在種植過程中過量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甚至有一些中藥劇毒農藥殘留超標;對中藥材的種植資源底數不清,良種選育滯后,栽培管理粗放。二是生產環節。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管理滯后,規范化和標準化程度低,如:炮制不規范,缺乏認證后監管力度,影響了中藥質量。三是流通環節。包裝缺乏標準規范,倉儲物流處于分散狀態,現代存儲設施與技術應用少等問題依然存在。包裝倉儲失控,出現中藥材蟲蛀、霉變、泛油、風化、揮發等現象,直接導致中藥材品質、質量難以得到保障。四是標準環節。因中成藥定性、定量檢測的方法存在缺失,導致生產環節的虛假投料在最終產品的檢測上體現不出來。故中藥材、中藥炮制、中成藥生產的技術標準,關鍵是安全標準和質量標準體系建設亟須建立。五是人員環節。從業人員中藥專業人才普遍缺乏,業務素質差,在中藥材的采購、驗收、儲存、養護等環節操作不當;基層監管人員專業知識水平和實踐工作技能不足,監管力度不夠等。

      針對以上五種原因,九三學社省委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一是種植環節。中藥材的生產基地應該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建立有效的水土、大氣及環境監測和監管手段,建立健全中藥材來源標識制,建立健全中藥材信息公開制,相關部門應制定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養殖的具體實施辦法,對野生天然藥材產區要進行特殊保護和有序采集以保證中藥質量和療效,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中藥材種植業的健康發展。

      二是生產環節。嚴格執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10年修訂)及炮制規范,建立質量追溯體系,職能部門切實加強對中藥材生產的日常監管。

      三是流通環節。近期商務部推出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設立唯一性電子碼或二維碼,提供中藥材產地、來源、生產加工、市場流通等環節信息,此項規定的出臺對中藥材管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加強日常管理和養護,發展氣調養護、冷藏保質技術,規范包裝,倉儲與管理模式進一步提高,充分發展中藥材現代物流,建設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以提升中藥材質量,推動中藥材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真正實現“來源可知、去向可追、質量可查、責任可究”的管理系統。

      四是標準環節。只有建立健全的標準和指標體系,才能約束藥材的種植、養殖和加工,相關機構應盡快出臺相關的標準體系,重視了標準,重視了質量,中藥材就有了質量保證。

      五是人員環節。加強對藥農、生產、經營、使用各環節人員培訓,強化從業人員業務知識,提高真偽鑒別能力和檢驗能力;強化基層監管人員業務素質。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