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發展優質牧草河南畜牧業再發力

       日期:2017-06-2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12    評論:0    

      作為經濟強省建設的重要內容,畜牧業的發展,對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現代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持續健康發展的畜牧業,進一步鞏固了河南的畜牧大省地位。

      而作為新興的奶業大省、傳統養牛大省,“兩牛”產業的發展,不僅是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關鍵,在豐富百姓餐桌的同時,也促進了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去年,省長陳潤兒在知名奶業企業、肉牛企業負責人座談會上強調,要把發展優質草畜業作為推進種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

      以肉牛、奶牛為代表的優質草畜,不僅是河南省“四優四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今年,河南省將新增優質奶牛5萬頭、優質肉牛20萬頭,圍繞擴大“兩牛”生產,發展優質飼草,黃河灘區推廣10萬畝紫花苜蓿等牧草規模化種植,青貯玉米新增60萬畝。

      喂飽喂好“兩牛”,優質牧草是關鍵。發展優質草畜,河南如何發力?5月16日,省農科院畜牧所飼料室副主任、飼草專家馮長松副研究員接受本報采訪,深度剖析草畜發展現狀,揭開畜牧業供給側改革的關鍵。

      好草養好牛好牛產優質肉奶

      作為人們餐桌“重頭”的畜產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和消費者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都想吃安全優質的肉奶蛋,但一提到牛羊肉,大多數人會想起內蒙古等地草原的,因為無論從質量還是口感上,確實更好。”馮長松說,草原上養出的牛羊確實好,“風吹草低見牛羊”,那里的牛羊是吃著優質的牧草長成的。

      而反觀我省,由于大多采用規模化設施養殖,缺乏優質飼草,相比草原養殖,產品質量相對差一點。馮長松將我省飼養模式概括為“秸稈、精料加桶水”,牛羊喂養大多用秸稈和飼料,由于秸稈的木制素含量高,蛋白質含量和質量很低,不利于吸收甚至一部分根本不能吸收利用,提供的能量很少,適口性也較差,在業內也被戲稱為“忽悠牛羊”。從優質畜產品角度來說,都應該用優質飼草來喂養。

      對于奶牛,優質飼草更為關鍵。馮長松介紹說,多年前奶牛養殖戶便遇到過這樣的難題,辛辛苦苦產出的牛奶,卻遭遇廠家拒收,其原因就在于牛奶中的乳蛋白等營養元素不達標,而缺少優質飼草喂養,牛奶就難達標。

      “草市”缺口巨大發展優質牧草前景廣

      優質飼草缺口有多大?馮長松給出了這樣一組數據:2016年,全國進口紫花苜蓿150萬噸,比2015年增加20.57%,進口燕麥草22.27萬噸,同比增長47%。“兩項相加,進口額達到50億元。”馮長松說,“‘草市’產值已達到如此大的規模。”

      作為畜牧業大省,又是“兩牛”大省,而我省優質飼草面積又相對較小。“這將是一個前景非常好、市場非常大的產業。”馮長松說。

      發展優質飼草,既是市場所需,也是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目前,我國及我省畜牧業牛羊等草食家畜以玉米秸稈、麥秸等農作物秸稈為主要粗飼料的局面還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發展優質牧草,既是牛羊等飼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也是提高優質畜產品供應,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馮長松說。

      去年,我省確定了8個“糧改飼”試點縣,青貯玉米面積增加。馮長松介紹說,青貯技術目前是非常成熟的,但應注意的是,如人一樣,牛羊長期單一的喂養方式并不利于優質畜產品的生產,應輔以多種飼草進行合理選配。

      河南發展優質牧草“不欠東風”

      今年全省農業工作會上,我省明確在大別山、伏牛山、太行山適宜地區和黃河灘區,大力發展優質牧草規模化種植,其中黃河灘區要推廣紫花苜蓿等牧草規模化種植10萬畝。

      沒有內蒙古等地大片草原優勢的河南,發展優質牧草會不會“先天不足”?馮長松介紹說,與草原區相比,河南看似毫無優勢,實則恰恰相反,河南是優質牧草的高產地區,尤其是多年禾草的高產區。以紫花苜蓿為例,在內蒙古和東北地區,一年可割兩茬到三茬,產量每畝300——500公斤,而在河南,則可以達五六茬,畝產達1——1.5噸。

      “雖然沒有大片草原的優勢,但是相比較而言,河南有光照、溫度的巨大優勢,東北、內蒙古地區冬季時間長,而河南種牧草,可以從2月底到11月底,一直都能生長、收割的。”馮長松說,這一點,也是河南牧草高產的關鍵。

      “但是,也應該看到,河南發展優質牧草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馮長松解釋說,隨著我省“四優四化”發展優質草畜的持續推進和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在發展優質牧草過程中,政策的引導、科技的需求會越來越迫切,因此應適當加強發展優質牧草主體的政策性支持,同時增強我省牧草產業的科技力量。

      發展優質牧草,受益的不僅是畜牧業

      “中國糧倉”發展優質牧草,會不會存在草與糧“爭地”現象?馮長松解釋說,無論是糧食生產、“糧改飼”、發展優質牧草,都應該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進行,從我省的區域布局上看,發展優質牧草的區域集中在黃河灘區以及山區的適宜地區。

      此外,馮長松認為發展優質牧草對糧食產量的提高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他說,作為禾本科的牧草,具有固氮作用,其和糧食作物輪作能夠提高糧食產量。我省常年形成的小麥和玉米、花生等輪作對土壤也造成一定的傷害,種植優質牧草不僅能夠改善土壤質量,還能夠減少作物的病蟲害。

      “在黃河灘區發展優質牧草,對改善生態環境具有積極作用。”馮長松解釋說,由于黃河灘區土壤沙質化程度高,而灘區風大且多,大量的揚沙影響空氣質量,大風集中的秋冬季節,種植小麥又會對土壤產生擾動,并且小麥的固沙作用沒有牧草強。“牧草能夠很好地固沙,其生長過程又很少對土壤產生擾動,這些好處不容小瞧。”馮長松說。

      “發展優質牧草,包括種植、處理、貯存等,這樣一個產業是畜牧業產業鏈的延伸,帶來的經濟效益將會很大。”馮長松說,產業鏈的經濟效益不僅體現在產前,由于優質牧草的發展,畜產品質量在得到提升的同時,畜產品加工也會得到巨大的提高,將會有更多優質的畜產品走向市場,走上消費者的餐桌。

      ■鏈接

      《河南省推進優質草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下發

      今年確保飼料作物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

      6月20日,記者從省畜牧局獲悉,為加快河南省肉牛奶牛產業發展,《河南省推進優質草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近日下發,提出以駐馬店恒都、南陽科爾沁、焦作伊賽等十大肉牛產業集群和焦作蒙牛、濟源伊利、鄭州花花牛等十大奶牛產業集群為依托,突出重點項目建設,加快肉牛奶牛產業發展,確保完成今年新增肉牛20萬頭、新增生鮮乳20萬噸(奶牛5萬頭)、飼料作物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的任務。

      根據《方案》,河南省將擴大糧改飼試點范圍,將試點縣(市)由去年的8個擴大到30個以上,糧改飼種植面積達80萬畝,帶動全省糧改飼面積達到200萬畝。啟動省級肉牛基礎母牛擴群增量項目,繼續在洛寧等37個縣(市)重點發展存欄基礎母牛10頭以上的養殖戶6000個以上,每頭新增犢牛補助標準500元,實現新增犢牛10萬頭。同時,示范帶動存欄基礎母牛10頭以下的養殖戶新增犢牛10萬頭,完成新增犢牛20萬頭目標任務。重點支持盧氏、民權科爾沁萬頭肉牛養殖場和正陽君樂寶萬頭奶牛場、新蔡花花牛5000頭奶牛場等重大項目建設。引導乳品加工企業積極優化產品結構,開發奶酪、嬰幼兒配方奶粉等高附加值產品。

      為推動《方案》落實,河南省將開展督查,把肉牛奶牛產業發展納入各級畜牧部門年度考核體系,建立目標責任制。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