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著就口齒生津的楊梅,已經陸續從水果店撤下來了。今年本地楊梅的產量高不高?銷售行情如何?楊梅過后水果市場誰來接棒?
采摘季遇上梅雨期
果農損失嚴重
據了解,今年我縣楊梅成熟期比常年略早。今年全縣楊梅總產量預計1.2萬噸,產值8500萬元,與去年持平。但受梅雨季影響,落果、爛果現象比較嚴重,產量損失了近60%左右。
縣水果專家告訴記者,全縣今年楊梅總面積4萬畝,與去年基本持平,其中炭梅成為我縣楊梅的主打產品,共有2萬畝,占總面積的50%;荸薺種楊梅6000畝,占15%;東魁8000畝左右。我縣荸薺種楊梅最早開摘,后期受到雨水影響損失了30%左右,而在6月中旬,上市的炭梅損失超過一半以上,集中在6月20日上市的東魁楊梅,正趕上強降水天氣,損失率高達80%以上。
一些楊梅產銷大戶就今年我縣楊梅的銷售做了分析。相對來說,我縣楊梅中的禮品果銷量、價格基本穩定;優質果銷售順暢,如采摘期天氣良好,價格接近常年略降。荸薺種楊梅精品果收購價20-30元/公斤,中檔果10-16元/公斤,接近常年;東魁楊梅批發價賣到了14-16元/公斤,零售價格賣到40-50元/公斤。此外,電商銷售模式日益成為楊梅銷售的新途徑,越來越受到果農、營銷者及消費者的青睞,拓展了楊梅的銷售半徑與銷售量。
說起今年的整體行情,果農還是叫苦不迭。“今年楊梅價格較理想,但受到降雨影響,基本上有價無貨。”一種植楊梅的果農告訴記者,自己種植了幾百棵楊梅樹,下雨耽誤了采摘與銷售,就前期賺了幾千元,6月中旬以后基本就沒有采摘過楊梅,眼睜睜看著果子爛在樹上。
楊梅往往受制于陰雨天氣。為此,果樹避雨栽培技術也是果農關心的問題之一。據介紹,我縣積極推廣楊梅設施栽培技術,改變長期靠天吃飯的局面。目前全縣已推廣楊梅網式避雨栽培200余株,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同時,還引進早佳等特早熟品種,避開梅雨季。
早熟蜜桃上市,
大批量上市還要半個月
楊梅逐漸退出市場,最近幾天,市場上桃子的叫賣聲逐漸多起來了。
“現在本地早熟桃子已經開始上市,只不過每天到貨量并不多。”城區一家果品批發店里,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本地桃這兩天剛上市,日到貨量和批發價格都很不穩定,桃子的口感也一般。
據了解,寧海桃樹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其中1.1萬畝集中在胡陳鄉。縣林特總站專家告訴記者,本周開始,我縣地產的早熟桃子白鳳已經上市。從5月底到6月開始就有特早熟、早熟的本地桃子上市,而眼下市場上在銷售的一般就是這類桃子。而實際上,寧海水蜜桃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還是“湖景蜜露”和“玉露”兩個品種。這兩種桃子的產量,占到了本地桃產量的八成左右。而這兩個品種要到7月初才能上市。
“今年的桃子應該是大豐收,桃子生長期氣候條件比較適宜,今年桃子的品質和產量均有所提高。不過具體的產量還要看接下來的天氣。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容易出現臺風天氣,對桃子生產不利。”縣林特總站水果專家告訴記者。
今年桃子價格如何?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今年水蜜桃大豐收,但與其他水果不同,水蜜桃的價格,是低開高走,7月上旬剛上市,其實桃子價格是最實惠的,越到后期,桃子價格越高,曾經賣過20元一斤的高價。如果想吃便宜,不妨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