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除了制糖還能干什么?廣西農墾糖業集團是這樣回答的——糖蜜可以生產朗姆酒,蔗梢、蔗葉可以喂牛,蔗泥還可以變成有機肥料,從而長出更多的甘蔗……
循環經濟的發展與人類社會的存在息息相關,循環經濟的鏈條,不僅能夠通過調整生產結構促進資源的合理利用,更能延長產業鏈條乃至發展全產業鏈。本期我們一起走進廣西農墾糖業集團,看他們是如何把一根甘蔗“吃干榨凈”,把資源真正“循環”起來。
“喝一口朗姆酒,吃一塊蔗牛肉,醉了也不怕,因為有姜糖水醒酒……”在近兩年的中國-東盟博覽會上,朗姆酒、蔗牛肉、姜紅糖等廣西農墾糖業的衍生產品,讓“舌尖上的農墾”以獨特的味蕾感受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甜蜜事業創新綠色發展的成果體現。
近年來,廣西農墾糖業集團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在鞏固和加強傳統糖業優勢的同時,應時而動、順勢而為,以甘蔗資源為核心,不斷延長產業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重點推進一瓶酒(朗姆酒)、一頭牛(甘蔗牛)、一袋肥(有機肥)“三個一”項目,加速糖業轉型升級,努力提高綜合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一瓶酒:甘蔗釀酒開先河
2013年,廣西農墾糖業集團用甘蔗生產的第一代“桂記甘”系列白朗姆酒產品(G6、G9)在第十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亮相,標志著中國朗姆酒正式上市,開創了國內用甘蔗釀酒的先河。2014年,在第十一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該集團同時推出“城市動力”系列金朗姆酒產品(V5、V7)和第二代桂記甘系列白朗姆酒產品(G6、G9)。“中國第一桶朗姆酒出自廣西農墾”,醒目的標語蘊含著農墾人的底氣與自豪。
用甘蔗生產朗姆酒,不但可以替代用于釀酒的糧食,社會效益顯著,而且還具有突出的經濟效益,發展前景看好。從2008年“走出去”考察時的靈感撞擊,到2013年產品的隆重上市,廣西農墾糖業集團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甘蔗-朗姆酒”和“糖蜜-朗姆酒”的循環經濟路子,大力推進朗姆酒產業化,并確立為集團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
2011年,當項目在昌菱制糖公司正式實施時,國內朗姆酒生產的經驗、技術幾乎為零,再加上缺乏專業人才,項目推進困難重重。對此,該集團提出:能上的要上,不能上的創造條件也要上!一方面,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實現了工藝技術“零的突破”。另一方面,積極培育專業技術骨干,組織骨干人員“走出去”學習。當年12月,中國第一桶朗姆酒原酒誕生,該集團成為國內首個朗姆酒生產基地。
目前,項目已初步建立和完善了研發、采購、生產、品控、財務、營銷和物流等組織架構和體系,建成了原料預處理工序、原酒生產線、觀光精品生產線、勾兌過濾生產線、灌裝生產線、產品檢測及研發中心、陳釀倉庫和原酒儲罐群,具備了年產1萬噸朗姆酒的能力。該集團正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努力把朗姆酒產業打造成為廣西千億元級戰略性新興產業。
一頭牛:甘蔗育得牛兒壯
今年3月,廣西農墾綠姆山牛業有限公司與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合作產學研基地揭牌儀式在綠姆山肉牛養殖中心——金光乳業公司隆重舉行。
綠姆山牛業與廣職院校企合作的產學研基地正式掛牌,標志著雙方的合作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依托雙方的優質資源平臺,通過搭建產學研基地來進一步密切校企合作關系,在母牛繁育、肉牛育肥、飼料研發及牛肉深加工技術等方面加深合作。
在金光乳業公司養殖場內,一頭頭肥壯的肉牛正在悠閑地享用“午餐”。“它們吃的都是甘蔗飼料,生產這些飼料所需的蔗梢、蔗葉,是牛場按200元/噸的價格跟周邊蔗農買來的。在肉牛項目的帶動下,蔗農們手中的下腳料也換來了錢,實現了增收,種蔗奔頭更足了。”廣西農墾糖業集團綠姆山牛業公司技術員小韋樂呵呵地說。
據了解,廣西農墾糖業集團綠姆山肉牛項目,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利用3~5年時間發展建設3000~5000戶蔗農養殖戶,形成母牛存欄1萬頭,肉牛存欄4萬頭,年屠宰肉牛5萬頭的生產規模。肉牛屠宰深加工則是通過引進國內先進的肉牛屠宰生產線進行規范化、標準化的屠宰、分割和凍藏,科學排酸、剔骨、分割、包裝和冷藏,保持肉品最佳品質。
“聽說你們養了很多肉牛,農戶也可以合作散養,是真的嗎?”如今,不時有蔗農上門咨詢肉牛合作養殖事宜。為了加快肉牛項目發展,提升效益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該集團在從新疆、河南等地引進架子牛的同時,還從百色、桂林、河池、柳州、來賓等地引進肉牛能繁母牛,用于自繁自養建立母牛核心群。母牛核心群建立后,可以繁育更多的牛犢,為更多蔗農實現“既種甘蔗又養肉牛”的心愿創造條件,讓他們共享農墾糖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成果。
甘蔗育得牛兒壯,蔗牛融合兩興旺。“吃甘蔗,飲山泉,不注水,不含抗生素,香甜細嫩,營養豐富”的農墾蔗牛,把人們種蔗和養牛的積極性都調動了起來。在千變萬化的蔗糖市場環境下,這種喜人的景象尤顯彌足珍貴。
一袋肥:蔗泥變寶促增收
廣西上思縣在妙鎮蔗農黃榮春,2015-2016年榨季因施放廣西農墾“長興旺”生物有機肥,50畝甘蔗畝增產1噸至2噸,每畝節約肥料成本50元至60元。而上思縣平福鄉蔗農吳其慶連續三個榨季使用“長興旺”生物有機肥,120畝甘蔗總產量保持在860噸以上。他們說:“使用‘長興旺’生物有機肥,降本增收的效果很明顯,大大增強我們種好甘蔗的信心!”
近年來,針對蔗農種蔗積極性下降的客觀現實,廣西農墾糖業集團把助農增產增收、提高蔗農種蔗積極性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廣西農墾長興生物有機肥有限公司,就是該集團下屬昌菱制糖公司與湖南豫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設計年產生物有機肥10萬噸,銷售收入1.8億元。該公司是廣西農墾糖業產業鏈的再延伸,將甘蔗濾泥從工業廢料變成有機肥料,達到變廢為寶、保護環境的目的,實現了綠色發展。
長興公司建成投產4個榨季以來,所生產的“長興旺”生物有機肥不僅能幫助蔗農增產增收,還能使甘蔗糖分提高0.5~1個百分點,促進企業增效,受到企業、蔗農的普遍認可,銷售量由2012年的0.8萬噸提高到2015年的3.4萬噸,經濟效益逐年提高。為進一步做大做強,長興公司2015年新建了一條發酵生產線,使年生產能力達到6萬噸以上。2016年,生產生物有機肥4.9萬噸,完成銷售4.9萬噸。
“三個一”項目,是廣西農墾糖業集團循環經濟的縮影。該集團圍繞蔗糖產業,已經形成了“蔗—糖—酒—漿—紙—牛—肥—生物化工”一體化發展格局,為行業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廣西農墾集團董事長劉剛認為,“要想做大做強廣西糖業,一定要走循環經濟這條路,這應該成為廣西糖業二次創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