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內蒙古達拉特旗白泥井鎮侯家營子村的劉俊榮可是當地遠近聞名的“養雞達人”,而在幾年前,柳俊榮不過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下崗工人。在當時,為了擺脫貧困生活的劉俊榮開始走上了林下土雞養殖業,精心鉆研林下土雞養殖技術,并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成功開辟了綠色致富前程,實現了脫貧致富夢,如今,劉俊榮的土雞養殖場規模不斷擴大,效益十分可觀。
在達拉特旗白泥井鎮侯家營子村,有一位人人羨慕的“養雞能手”——45歲的下崗職工劉俊榮。他家里養了2萬多只雞,靠自己的雙手實現了脫貧致富。
侯家營子村離鎮上不遠,驅車大約10分鐘就能到。這里的農戶,除了種地,大多數以種植果蔬大棚為業。劉俊榮轉變思路,嘗試著養起了雞。2012年初, 他和妻子商量,決定養雞來改變貧困的生活。隨即,劉俊榮投入4萬元,購進了1萬多只雞苗進行養殖。
他將自家門前幾畝樹林圈起來給雞當活動場所。“林下養雞,林內的青草、昆蟲成了雞的天然飼料,大大降低了成本。此外,雞糞也是上好的有機肥料。”劉俊榮說,“光有勤快遠遠不夠,養雞還要靠養殖技術知識。剛開始的時候,以為很簡單,后來才發現,養雞的學問多得很,而且還要根據實際情況,認真琢磨更好的養殖方式。”
隨著知識、技術、經驗的不斷積累,劉俊榮的土雞養殖場規模越來越大,從最初的1萬多只雞發展到現在的2萬只,雞苗的存活率在95%以上。經過短短幾年的時間,他從一個下崗職工變身為養雞達人,周邊的村民經常上門向他討教養殖技術,而他也會毫無保留地講解傳授。
因為是散養土雞,所以非常受消費者青睞,不僅鎮上許多人來他家購買,城內農貿市場也會向他訂購。“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土雞蛋每顆賣價1至1.5元,年收入30多萬元。”劉俊榮說,隨著土雞蛋的銷量不斷增加,他準備繼續擴大養殖規模,爭取發展到3萬只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