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9日從四川道孚縣政府相關部門獲悉,該縣通過“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牧民”的新模式,通過種植中藏藥材幫助當地農牧民增收。
據了解,甘孜州道孚縣多以種植青稞等傳統作物為主,長期以來青稞價格一直徘徊在每公斤5元左右,且銷售市場有限,增產不增收成為當地農戶的種植新難題。
2017年年初,道孚縣建成了一個以培育適應高原生長的中藏藥材的種苗、種子、種根的康北中藏藥材種植園區示范基地,同時依托縣域良好的種植條件和環境,采取“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牧民”的新模式,利用現代化規范化栽培技術解決管理、施肥、病蟲防治等問題,讓中草藥種植漸成規模。
“道孚海拔在2000至3900米之間,氣候和土質適宜種植大黃、秦艽、油牡丹等藥材,種出來的藥材功效成分含量符合國家標準。道孚中藏藥材基地負責人王維春稱,政府引進企業,采取“種植前進行培訓”“生長中技術服務”“收成后保底回收”三項承諾,打消了種植戶顧慮。
“你看,這就是大黃。去年基地建立后就在此務工,去年半年時間就有5000多元的務工費,而且還和基地的專家們學到了不少種植中藏藥材技術。”種植種植基地內忙碌的藏族同胞呷德羅珠稱。種植中藏藥材比種青稞好,收入要翻好幾倍。“今年準備和家人一起種10多畝大黃,公司幫墊付了30%的種子費用,還簽了保底價收購合同,銷路不用愁。”呷德羅珠邊干活邊說。
據悉,道孚縣除了少烏的250畝中藏藥材種植基地,已在扎壩、瓦日、玉科和八美四個片區13個鄉鎮推廣種植秦艽等中藏藥材11700余畝,預計人均年增收1750余元,解決了200余人務工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