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山地放養不僅成本低,而且雞肉和雞蛋的質量好,銷售供不應求。在石樓鄉租了60畝荒山林地擴大養雞規模,加上桃園鄉的養雞場,有近100畝,年出欄達到2.5萬只,收入30多萬元。”11月13日,嘉陵區石樓鄉二靈山村的養雞大戶賈里海高興地說。
賈里海不僅是養雞能手,而且懂經營、會管理。每天,他都要張羅養雞場的大小事情,建雞舍、買飼料、聯系商家……當問及他做這些累不累時,他笑著說:“看著養雞場的規模不斷擴大,鄉鄰腰包鼓起來,累點也值得。”
2011年,在深圳打工的賈里海放棄每月近萬元收入的工作,返鄉回家,在嘉陵區桃園鄉修建了一個200多平方米的雛雞室,從安徽淮南買來3000多只雛雞,開始了養雞生涯。在他的悉心經營下,養雞場第一年出欄了1.5萬只雞,收入近20萬元。
撈到第一桶金的賈里海有了擴大養殖規模,帶動群眾致富的念頭。2012年4月,他在妻子的老家石樓鄉租用60多畝荒山林地做養殖場。
為了保證雞種的純度,降低感染瘟疫的風險,賈里海不走自繁自養的道路,他每月定期從安徽引進3000多只雛雞,自己養一個月后,拿出1000只,以每只10元的價格賣給其他養殖戶,剩下的2000只自己養。
“有很多鄉鄰看到我養雞有賺頭,養雞的積極性高漲,卻苦于沒有養殖經驗,不敢貿然行動。”賈里海告訴記者,“當我了解到鄉鄰的想法后,對愿意養雞的,我免費提供技術支持。”
在賈里海的帶動下,石樓和桃園的養殖戶以滾雪球的速度增長,到現在已經達到300多戶。
二靈山村村民韓國平因腳有殘疾,不能干重體力活。他的妻子離家出走已有好幾年,至今杳無音訊。沒有經濟收入的他找到了賈里海。
“我每個月花1000多元從賈里海手里拿100多只雛雞,4個月出欄,我以每只近70元的價格零售,除去成本,一只雞要賺30多元,一年下來有1萬多元的收入。”韓國平告訴記者:“這樣,我的生活就有著落了。”
“接下來,我要在市區建立直營店,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談到將來的計劃,賈海里說:“爭取在兩年內注冊品牌,成立合作社,抱團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