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山西省秋糧收獲全部結束,今年糧食生產告一段落。從各糧食主產區打收情況看,我省將迎來又一個豐收年,糧食總產量有望實現“五連增”。
今年氣候總體利于糧食生產。4月和5月是小麥生長關鍵期,此間小麥主產區普遍降雨充沛,小麥長勢普遍好于上年。另外,由于生長后期多陰雨,小麥生長周期略長,成熟期推后了2天左右,對增加粒重形成利好。玉米等秋糧春播期間墑情總體保持常年水平,生長后期則雨水相對充沛,長勢好于上年。下半年,我省局部地區曾遭遇暴雨冰雹災害、病蟲害等,但受災面積有限、應對得力,并未對全年糧食生產構成影響。
惠農政策對糧食面積穩定作用明顯。今年中央和省財政共安排糧食直補、生產資料綜合補貼資金34.5億元,補貼標準為小麥每畝85元,玉米及馬鈴薯每畝60元,小雜糧每畝80元,均在生產關鍵環節及時兌付到戶。在落實中央政策的基礎上,我省今年新出臺10項強農惠農政策中涉及糧食生產的有兩項,一是對全省1100萬畝雜糧給予良種補貼,補貼標準10元/畝;二是安排耕地綜合生產能力補助資金5000萬元,對耕地實施田、水、溝、渠、林、路綜合治理。
集成技術推廣面積增加則是糧食增產的重要支撐。利用中央資金,我省已經建設200多個糧食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省財政也安排糧食高產創建資金1650萬元,建設5000畝片、萬畝片60個。今年,我省部、省級萬畝和千畝糧食高產創建示范片已建成近300個。這些示范片,均選用良種,運用集成技術,產量明顯高于普通糧田,而且對周邊輻射帶動作用明顯。
全省糧食面積基本穩定。今年我省小麥面積1010萬畝左右,以玉米為主的秋糧面積約3900萬畝,總面積比上年穩中略增。小麥生產表現突出,單產刷新紀錄,總產量為26.03億公斤,比上年增產12.3%。秋糧中,玉米產量表現較好,農民實打實收和幾個主產區測產情況均好于上年,預計總產量將再創新紀錄。從2010年開始,我省糧食生產持續向好,連年增產,預計今年糧食總產量仍將保持增長勢頭,實現“五連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