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長沙高產“巨人稻”試種成功 個頭超2米畝產過噸

       日期:2017-10-1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12    評論:0    

      “我個頭1.75米,巨型稻比我還高,接近2.2米。”近日,在湖南省長沙縣金井鎮湘豐村百畝巨型稻試驗田里,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夏新界挺直腰桿與“巨人稻”試比高,水稻個頭足足比他高出了40多公分。放眼望去,巨型稻像高粱一樣身形筆挺,穗長粒多,圓潤飽滿,平均每蔸水稻植株高達1.8米,最高達到2.25米,個頭堪比姚明。稻田里,泥鰍游,青蛙跳,禾下乘涼不再是夢。

      個頭高達2米 “巨人稻”下好乘涼

      “我做過一個夢,夢中我和大家一起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那個夢真是太美了。”禾下乘涼,這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畢生都在追逐的夢想。當夢想照亮現實,從長沙縣金井鎮巨型稻試驗田里傳來好消息,高達2米的“巨人稻”在長沙試種成功,八成已齊穗進入成熟期,第一批收割的巨型稻畝產突破1噸。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水稻與青蛙共生,這樣的和諧場景,正在長沙的田間地頭上演。下午,記者慕名來到位于湘豐村的百畝巨型稻試驗田一探究竟,頭頂是連片的防鳥“天網”,為水稻撐起“保護傘”;田里,兩米多高的水稻排成“綠色長城”,風一吹,稻穗輕輕擺動,往稻田深處走去,如同走進蘆葦蕩,陣陣涼意襲來,好不愜意;腳下,水清魚躍,狐尾藻客串起了水體“清道夫”,自然放養的鰱魚、泥鰍暢快游弋,不時有青蛙蹦到田埂上。

      夏新界是長沙巨型稻種植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深耕植物分子遺傳學、遺傳育種和分子生物學研究20余年。2007年,遠在美國的他毅然放棄了高薪職業,懷揣一顆科研報國的赤子心,投身祖國的懷抱,回到湖南當起了“農夫”。十年如一日深耕不綴,他帶領平均年齡不超過40歲的科研團隊在實驗室里培育出湘巨1號、湘巨2號等巨型水稻,并于2013年在常德西洞庭種下巨型稻“試驗田”,首次試種成功,畝產突破1000公斤。2016年,夏新界帶領課題組和湘豐集團合作,在長沙地區種下第一批巨型稻,挑戰更高產、更優質、更高效的“巨人稻”。

      畝產突破1噸 一畝多收糧漁共贏

      目前,“巨型稻”在湖南邵陽、常德、株洲、長沙等地均有種植。“巨型水稻比一般常規水稻的生物量大50%以上,相比常規水稻,每畝可增產15%~20%。”夏新界介紹,以巨型稻為例,平均每蔸水稻有約40個稻穗,穗粒數有的高達800粒,每千粒的稻谷重28克左右,預計畝產可突破1000公斤,達到1噸以上。

      夏新界介紹,巨型稻健壯結實,莖稈直徑粗約1厘米,光合作用充足,不光抗病、抗倒伏能力強,還能為植株帶來充分的營養,為水產、哺乳類動物遮蔭避涼,提供最佳棲息場所。“青蛙以水稻上寄生的蟲子為食,同時,魚、青蛙、泥鰍等動物的排泄物為水稻提供了天然肥料。”夏新界說,巨型稻擁有產量高、抗性好、耐逆性強等特點,且生長周期與青蛙、泥鰍生長周期同步,可同時管理,節約人力與資金成本,通過采取“巨型稻+青蛙+泥鰍+魚”的生態種養新模式,實現一畝多收,糧漁共贏。

      相比常規水稻,巨型稻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個頭高,產量高,效益也高。”采訪中,夏新界一陣見血地指出,巨型稻不光個頭高,產量、效益也不容小覷,是水稻中的“高富帥”,一畝可多收,實現糧漁共贏。他給記者算了一筆細賬,巨型稻單季畝產在1000公斤以上,以出米率60%折算,產出的生態米在市場上可是倍受青睞的“香餑餑”,每斤價格在20元左右,僅稻米一項,每畝收益近2萬元。“魚、青蛙、泥鰍在自然無公害的環境中生長,效益比單純種植水稻翻番。”夏新界介紹,每畝稻田產出的青蛙在1000公斤以上,泥鰍約300公斤,預計每畝稻田收益在5萬元左右。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