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10月19日,十九大代表、河南省開封市委書記吉炳偉向記者介紹,近年來,開封市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舉措,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努力打造產業發展與扶貧互促共贏的局面。
吉炳偉介紹,開封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產業扶貧的實施意見》《關于建立扶貧產業園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借力資源優勢、借助地域特色、借勢綠色發展、借重網絡營銷,大力發展現代種養業、特色加工業、生態旅游業和電子商務產業。2016年以來,開封110多個貧困村、5萬余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到脫貧標準,全市生產總值也保持了8.5%以上的增長速度,持續位居河南省前列,實現了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當前,精準扶貧已經進入攻堅階段,在改變貧困地區絕對貧困的同時,要預防將來形成相對貧困,必須著眼長遠,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栽下產業扶貧這棵“搖錢樹”,確保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吉炳偉結合開封實際,提出要著重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的論述要求,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增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緊迫感,以“繡花”的功夫把產業扶貧工作做細做實,推動貧困群眾走上經濟內生增長、自主脫貧致富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二是構建產業扶貧格局。強化市縣抓扶貧落實責任,堅持黨政一把手負總責,按照高起點、大手筆、全方位的要求,編制特色優勢產業連片開發規劃,以“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為重點,推進扶貧產業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信息化、品牌化,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體系,為貧困農戶脫貧致富構建產業支撐。三是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依托縣區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發展現代種養、特色加工、電子商務、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扶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其成為扶貧項目實施和資金周轉的有效載體,促進扶貧工作市場化,切實做到產業到村、項目到戶、技術到人。四是落實產業扶貧政策。認真落實到戶增收、雨露計劃等產業扶貧政策。完善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大力推廣戶貸企用、分貸統還等模式,幫助貧困戶通過土地和資金參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其他經營主體,讓貧困群眾得到更多收益。五是建設產業扶貧基地。在靠近村莊、學校、文化廣場等公共設施相對集中的區域,選址建立以吸納勞動力效果明顯的加工企業、特色種養業、鄉村旅游等扶貧產業基地,方便群眾在家門口就近就業。六是加強產業扶貧考核。黨委1212加強對扶貧產業的指導,做好產業發展的跟蹤服務和后期扶貧產業成果考核,及時協調督查各地產業扶貧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