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闖北的溫州人,除了闖出各種類型的大市場,其中也不乏去東北種大米,去海南種水果的農民群體。在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新陂鄉,就有一位來自溫州農民——文成人余國文,他在當地種植的三紅蜜柚,因品質好,名聲也大。
“我們在江西的知名度和市場打開了,作為溫州人,我也很想家鄉人能嘗嘗我的柚子,找到柚子代言人。”在柚子飄香的金秋,50歲出頭余國文想推廣的三紅蜜柚,是他耗時6年潛心培育的柚子新品種:“我要把‘余大頭’做成最好的柚子品牌。”
占地3000畝的“華農生態農業”園,就是余國文潛心打造的蜜柚基地。這個時節,枝頭掛滿了柚子,黃澄澄極為誘人。
種了整整6年柚子,但今年卻是余國文第二年賣柚,此前是不斷的投入,包括技術、資金和精力。如今面對總量達60萬公斤的蜜柚,余國文既欣喜,又因為銷售而顯得不知所措。
1989年,余國文從部隊退伍后下海經商,從經營一家小旅館發展到6家酒店,闖出了自己的一番事業。2011年,他從于都縣新陂鄉了解到,當地山林面積多、土壤肥沃、年降水量和日照時間都很適合種植優質水果,于是他決定再次創業。
“當年,我就承租3000多畝山地,引進種植皮紅、肉紅、囊紅的‘三紅柚’,決心要做‘中國第一柚’。”余國文口氣大,事實上卻不被當地果農看好。
三紅柚種下后,要4-5年開始掛果,前期投入巨大。老余堅持有機培育,還特地從浙江、福建和江西贛州等地聘請專家成立智囊團,柚子從修枝、整形、灌溉、施肥等每一個環節,都進行規范的管理和培育,并建立嚴格的管理責任制。
為實現“柚子夢”,余國文把自己部分酒店股權進行轉讓,將資金投入到柚子園。幾年時間里,累計投資超過2000萬元。
種柚子和經營賓館不同,余國文每天早出晚歸,整天跟泥土石頭和荊棘打交道,皮膚曬黑了,腳掌磨出血泡,手掌也起了老繭。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實踐,老余在果樹的選育、栽培、剪枝、疏果、病蟲害防治等各個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經驗,基本掌握了柚子樹的生產技術,并在實踐中加以有效運用,使自己從種柚外行變成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