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食加工業是農產品加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糧食轉化增值、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保障食物質量安全和大眾營養健康的重要民生產業,對于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意義。當前,主食加工業在行業利潤率、基礎設施建設、科研投入、品牌建設等方面仍相對滯后;受傳統產業發展思維、技術裝備水平和消費市場變化等影響,企業產品開發不足,創新能力較弱,生產成本增加,產業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日漸顯現。新的形勢下,主食加工業發展必須緊跟主食產業發展趨勢,從多個維度發力,加快轉型升級。
更加關注新需求新消費,實現產品開發多元化。近年來,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消費結構的變化,以及信息化等新技術的加速應用,主食產品發展呈現出一些新趨勢新特點,需要更加關注。一是方便化。包括即食食品、連鎖店供給食品和快速加工食品等。據有關部門統計,方便化主食受到消費者的廣泛青睞,方便化主食消費者已達到70%左右。二是營養化。人們更加重視主食的營養攝入需求,更加注重營養均衡。越來越多以畜禽、水產品、果蔬、豆類等為原料,含多種營養成分的菜肴等家庭餐桌食品,開始加入到主食產品行列,雜糧、馬鈴薯等各種健康主食正在引領主食消費時尚潮流。三是功能化。適宜嬰兒、學生、病人和老年人等不同消費群體生理特點和營養需求的產品深受市場歡迎,功能化食品正逐漸走入普通家庭。同時,個性化、體驗化、高端化日益成為農產品消費需求新的增長點。為適應消費方式和消費結構的新變化,讓人們吃得方便、吃得健康、吃得合適,主食產品市場定位日益細化,逐步形成了各類特色產品。因此,主食加工業要主動適應新需求新消費的變化,以營養、安全、美味、方便、實惠為導向,加快研制生產傳統面米主食、馬鈴薯及薯類主食、雜糧主食、預制菜肴等多元化主食產品,更加重視品質品牌,讓人們吃得更方便、更健康、更安全。
更加關注新技術新裝備,實現生產管理科學化。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要積極采用新技術、新裝備,以提升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生產管理成本。一是自動化。主食加工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近年來隨著人工成本的提升,“機器換人”逐步成為行業發展一大趨勢。目前,主食加工業自動化生產在包裝生產線中已占到50%以上。越來越多的主食加工企業對生產線進行改造升級,生產、揀選、包裝、碼垛、倉儲、配送等環節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二是智能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正引領產業變革。部分主食加工領軍企業正在積極探索建立智能化管理體系,將設計、制造、供銷服務和決策管理等進行系統集成,推動企業向智能制造方向邁進。三是信息化。伴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普及應用以及辦公軟件系統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加工企業開始在財務、人力資源、銷售、庫存等管理活動中使用信息系統,許多大中型加工企業應用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整合企業內部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資源,涵蓋質量管理、流程制造、采購、庫存、成本核算、客戶訂單、應收應付、固定資產、總賬等模塊,通過信息化建設促進企業業務流程再造和管理模式變革。因此,主食加工業發展要緊緊抓住技術加速創新、應用不斷深入的契機,加快新技術新裝備新流程的研發與應用,推動與新技術的深度融合、升級換代。
更加關注新業態新模式,實現市場營銷網絡化。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以食品電商為代表的互聯網主食服務產業加速發展。一是銷售電商化。主食加工企業普遍利用互聯網,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電子商務交易,目前加工企業電商銷售普及率達到54%,預計到“十三五”末達到80%。二是訂餐平臺化。近年來,外賣O2O行業成為互聯網巨頭關注的熱點,在經歷了補貼大戰之后,外賣用戶、消費單量急劇增長。隨著行業發展不斷成熟,外賣市場格局重新調整,各平臺逐漸將提升服務品質、提高用戶體驗作為核心競爭力。據相關咨詢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主要第三方外賣平臺的月度覆蓋人數達2000萬人左右,且繼續保持超高速增長,用戶通過外賣APP訂餐的習慣已經養成。三是派單終端化。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智能收件箱成為物流新模式,可大大提升快遞配送效率,消費者也可自由選擇收貨時間,并保護了個人隱私。同樣,在外賣市場,取餐機、快餐售賣機成為資本新寵兒。通過“中央主食廚房+專業配送車+取餐機(售賣機)”的模式,可以大大降低生產和物流成本。以中央廚房、產地直銷、社區直供、食物短鏈等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也不斷涌現。因此,主食加工業發展要緊緊抓住業態創新、模式創新的契機,加速生產經營方式的創新,促進主食加工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
更加關注新機制新聯合,實現產業發展融合化。當前,信息化、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應用,延伸了產業鏈條,模糊了產業邊界,創新了居民消費方式,重構了利益聯結機制,激發了經濟發展新活力。一是產業鏈條化。在全國主食加工業示范企業中,除了加工以外,大多還涉及原料基地、物流配送、餐飲門店、休閑旅游等,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業邊界不斷模糊,重構了產業發展模式和主體間利益聯結機制。這是一種縱向的融合,實現了一個主體為主的鏈條融合。二是行業聯盟化。即通過產業聯盟架構、信息平臺聯通,將產業上下游各主體進行有效聯結,最終形成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模式。比如全國馬鈴薯主食加工產業聯盟,就是對這種融合發展模式的一種探索。這是一種橫向、縱向的深度融合,實現了多個主體的鏈條融合,對于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意義重大。三是利益緊密化。創新產業鏈組織形式和利益聯結機制,通過發展訂單農業、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打造利益責任共同體,既有利于做大企業蛋糕、降低成本、促進企業持續穩定發展,又有利于保障農民、上下游產業獲得合理的產業鏈增值收益。因此,主食加工業要通過產業間相互滲透、交叉重組、前后聯動、要素集聚、機制完善和跨界配置,有機整合、緊密相連、一體推進,帶動資源、要素、技術、市場需求的整合集成和優化重組,最終實現產業鏈條和價值鏈條延伸、產業范圍擴大、產業功能拓展,促進企業和農民雙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