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一掃,付款只需幾秒便可完成,這在柯橋的農貿市場早已不是新鮮事。“現在更智能了,用了‘食安柯橋’,不光能付錢,還有許多新功能。”近日,記者在平水鎮中心農貿市場采訪時,正在買菜的市民周小仙這樣說。
“付款之后有電子賬單,上面還有信息記錄,萬一出了問題,也能順利‘追蹤’。”周小仙一邊說一邊拿起手機向記者展示起來:她打開手機的支付軟件,掃了一下蔬菜攤前的儀器,支付完成后,手機顯示屏馬上跳出一張電子小票。“你看,這上面不光有店主的名字和聯系方式,我買菜的種類和價格、重量也都一清二楚。”手指輕點“追溯”按鈕,“食品溯源”頁面立即顯示出來,一顆大白菜的“前世今生”交待得清清楚楚。
在平水鎮中心農貿市場,使用“食安柯橋”APP結算在年輕人中已成風尚。“經過提升改造,農貿市場整體水平一點也不比柯橋城區差,軟硬件都處于全區領先水平。”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柯橋區的農貿市場提升改造工作自2月份啟動以來,已實際啟動45家,完工投入使用22家。
目前,區相關部門正在全力推進“食安柯橋”APP的硬件布置和數據上傳工作,預計到今年底,我區所有星級農貿市場都將接入集食用農產品快檢信息推送、質量安全溯源、移動監管執法、社會投訴舉報等功能于一體的“食安柯橋”系統。市民只要手指一點,便可實現公眾即時查詢、問題及時處置、供應源頭隨時追溯等功能,全區農貿市場改造升級以“互聯網+”為方向,加快放心消費智慧監管全覆蓋。
“網絡架構起來就能形成平臺,有了平臺支撐就可以形成食安大數據,就可以實現大數據分析監管。”該負責人表示,各個攤位的交易量實時統計數據,食品安全相關涉及部門與市場各快檢室的日常檢測數據都會進入監管后臺處理。屆時,全區各鄉鎮、村居的農貿市場將更“智慧”,責任部門對農貿市場的監管也會更有力,市民的菜籃子也能拎得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