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池塘里建跑道,強迫魚兒“健身”,令其肉緊味美,這就是寧海縣大佳何鎮成人中等文化技術學校的海水循環養殖技術。新技術引來不少取經者,相關研討會昨天在大佳何鎮舉行。
淡水循環養殖很普遍,但換成用海水養海魚,難度增加的可不是一點點。海水循環養殖技術全稱為海水池塘循環水“跑道”養殖技術,是該校今年上半年開發的一個新項目。此前,“跑道”養魚技術只運用在淡水養殖方面,并在江蘇吳江、杭州蕭山等地取得成功。對于熱衷海鮮的寧波人而言,養殖海魚的新技術能夠激發更大的熱情。
學校提出設想后,經省、市海洋與漁業專家多次論證,今年5月,分別在跑道中投放了2.6萬尾日本黃姑魚、7000尾黃魚、8000尾鯔魚魚苗,單條均重分別為3克、140克、255克。
養殖中發現,日本黃姑魚和鯔魚的抗病率強,存活率可達90%以上,黃魚的存活率相對較低(這與黃魚耐高溫能力較差有關)。截至目前,捕獲的單條日本黃姑魚、黃魚、鯔魚分別達到406克、575克、1059克,并且長勢良好,對沿海地區水產養殖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昨天的研討會由寧波市漁業技術推廣總站組織,來自省推廣總站、市海洋與漁業局以及各區縣(市)已建和擬建循環水“跑道”的負責人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