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跟隨尼勒克縣蘇布臺鄉肉鴿繁育基地負責人何吉山一起來到該鄉克其克蘇布臺村,當走進村民熱合麥都勒 · 提依甫家的院子時,就看到幾十只鴿子在地上啄食。
“這些鴿子是他家的寶貝,一年至少能給他家帶來四五千元收入。”何吉山說,“鴿子蛋的收購價為每枚3元至4元,一只乳鴿的收購價在12元至15元之間,一對種鴿一年能繁殖五六對。一戶人家養上幾十只鴿子,就能脫貧致富。”
蘇布臺鄉是尼勒克縣重點貧困鄉。如何讓貧困群眾盡快發家致富?蘇布臺鄉黨委、政府在調研中發現,克其克蘇布臺村和尤喀克買里村當地維吾爾族群眾有養鴿子的傳統。于是,鄉黨委、政府積極鼓勵當地群眾養殖鴿子,將其作為一個產業大力發展,通過養鴿創收走上致富路。
今年6月,由奎屯市幫扶投資800萬元、占地38畝的肉鴿繁育基地一期項目在克其克蘇布臺村竣工。7月中旬,蘇布臺鄉從喀什市引進白羽王品種種鴿4000對8000只。之后,克其克蘇布臺村和尤喀克買里村的45戶貧困戶每戶都領到了鄉里發放的15對種鴿,鄉里還為每戶貧困戶修建了面積為25平方米的鴿舍一座。
“養殖基地向貧困戶承諾:免費提供養殖技術,回收所有的鴿子蛋、種鴿和乳鴿,收購價根據市場價而定。目前,養殖基地已從貧困戶手中收購鴿子蛋七八百枚、乳鴿七八十只。第一批養殖戶已經嘗到了甜頭。”何吉山說。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更多貧困戶通過養鴿致富,今年年底之前,蘇布臺鄉還將向克其克蘇布臺村和尤喀克買里村的貧困戶發放2500對種鴿。
“目前,肉鴿繁育基地的種鴿已繁育至1萬余只。投資500萬元的肉鴿繁育基地二期項目將于明年開工。二期項目包括兩座600平方米的鴿舍,養殖規模將達到兩萬只。此外,為提高肉鴿附加值,二期項目還包括250平方米的冷庫及200平方米的熟食加工車間。”何吉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