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國今年51歲,1995年來從河南老家來新疆承包土地,十幾年來,他埋頭苦干,誠實守信,依靠黨的富民政策和勤勞雙手,在鹽堿灘上描繪著一幅幅壯美的豐收美景。
和大多數剛來疆的職工一樣,楊銀國十分注重加強棉花種植技術的學習,在連隊,他經常參加團舉辦的各類農業技術培訓班,購買來農業書籍,認真學習種田管理技術。憑著聰明的頭腦,通過摸索,逐漸總結出一套新科技管理方法,并按照這個要求,結合實際把它科學運用到以后的生產實踐中。從2008年以來,通過新科技的使用,他承包的棉田一個色、一展平,連年獲得豐收,種植57畝棉花,年收入達5.9萬元。
為進一步增加家庭收入,2006年,楊銀國抓住團場鼓勵職工發展畜牧業的大好機會,開始發展庭院養豬,在支部領導的鼓勵扶持下,他貸款50000元,在后院建起了豬舍,買回來了6頭小豬崽和一頭大母豬。幾年來,楊銀國努力學習養豬技術,從一個不懂飼養技術的門外漢成為了團場有名的養豬專業戶,年出欄育肥豬120余頭,僅養殖收入就超過15萬元。連年被團評為“自營經濟先進個人”。
養豬業的發展讓楊銀國增添了致富創業的信心,2015年,楊銀國又購進5頭種豬,擴大了養豬規模,另外又擴大種植面積,將連隊無人種植的低產田進行改良,棉花面積增加到110畝,通過兩年的耕種和精細管理,棉花單產達到近420公斤,種植純收入達12萬元,加上養殖收入,年創利達到了30萬元以上,如今,他不僅給遠在安徽工作的兒子購置了婚房,還自己購買了家用小轎車,日子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