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一大早,精河縣大河沿子鎮烏什布拉格村村民糟文秀走進后院新蓋好的棚圈,給家里7頭牛喂飼草料。在他眼中,喂牛是他每天最重要的事。
66歲的糟文秀家有15畝地,妻子被確診為三級智力殘疾,無勞動能力。糟文秀也時常生病,健康狀況越來越差,每年需要花費很多費用看病、吃藥。
2014年,大河沿子鎮扶貧建檔立卡,糟文秀被認定為貧困戶。這幾年,相關扶貧政策陸續落實。2015年,糟文秀一家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安居富民房。糟文秀的妻子被納入低保加上殘疾人生活補助,每月可以領到近300元錢。
“黨的好政策幫我們解決了太多難題,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現在慢慢都實現了。”糟文秀高興地說。
包聯糟文秀的干部——州司法局基層科科長葉爾克巴圖說:“發放低保是為了達到最低生活保障,我們還是要考慮群眾脫貧的內在動力。”
根據“一戶一策、精準扶貧”的要求,烏什布拉格村“兩委”和州司法局、中國聯通博州分公司駐村工作隊提出了產業發展,尤其是養殖業發展帶動困難群眾脫貧的工作思路,他們首先想到了糟文秀一家。
在村干部的幫助下,2016年,糟文秀申請到了一筆5萬元的政府貼息貸款,他購買了7頭肉牛,準備發展肉牛養殖。
經多方協調,村里還為糟文秀蓋了一座50平方米的棚圈。糟文秀說:“這牛圈要是自己蓋,也要不少錢,現在好了,我可以安心養牛了。真的很感謝黨和政府,感謝為我們辛勤付出的駐村干部。”
幾天前,糟文秀去鄰居家串門回到家,發現院子里有人送來了飼草料,幾經打聽才知道是駐村工作隊免費給他家送來的。他指著草垛說:“惦記我們的人多,鎮政府、村‘兩委’,還有駐村工作隊。現在連草料也給我們送來,我一定好好養牛,爭取早日脫貧。”
最近,糟文秀一直掰著手指算賬,來年母牛生產了,還能添幾頭肉牛,賣出去了又能收入不少錢,有錢就可以再擴大養殖規模了。
“我有今天的好日子都是因為黨的惠民政策。有黨和國家為我們做后盾,我們啥也不愁,跟著黨走,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的。”糟文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