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孔黝黑,沾滿土的皮夾克,握著鐵鍬的手掌有力而粗糙……單看外表,阿不力孜·司馬義是吐魯番市高昌區恰特喀勒鄉其蓋布拉克村的一個地道的莊稼漢。可就是他,靠種植大蕓成為了百萬富翁,還帶著村民一起致富。
“還有一星期,我種的500畝大蕓就全部收完了,除掉成本,今年至少能賺150萬。”12月6日,阿不力孜·司馬義高興地說。話音剛落,鄉親們打趣道:“首富,別忘了帶我們一起富啊!”阿不力孜拍著胸脯說:“沒問題,你們種了我就免費教。”
田地里走出百萬富翁
大蕓又名肉蓯蓉,是一種寄生在沙漠樹木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素有“沙漠人參”的美譽,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12月上旬,正值大蕓的采摘季,吐魯番市高昌區恰特喀勒鄉、三堡鄉,鄯善縣達浪坎鄉、迪坎鄉等地的農民都在田間地頭忙著采挖大蕓。
記者來到阿不力孜的梭梭林地里看到,雖然天氣寒冷,但村民們卻干得熱火朝天,他們正把一根根粗壯的大蕓從土里挖出來。
46歲的阿不力孜原本是棉花種植戶,年收益一般。2013年,他從朋友處得知種植大蕓很掙錢,便去和田、庫爾勒等地學習種植技術。回到村里,阿不力孜承包了50畝梭梭林來套種大蕓,第一年由于種子質量不好,挖出來的大蕓量少個頭小,他沒掙上錢;第二年因為澆水不當,部分大蕓被泡壞了,讓他損失慘重。
兩次失敗并沒有讓阿不力孜灰心:“大蕓是有市場前景的,只是我種植技術不行,種好了肯定能賺錢。”2015年,他貸了款將種植面積擴大到500畝,這次他仔細選種、將澆水方式改成滴灌,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年他的純利潤有30多萬元。
嘗到了種大蕓的甜頭,阿不力孜今年的計劃是繼續提高產量,播種、除草、施肥、疏通管道……他一年到頭天天都在地里忙活。年底,阿不力孜終于迎來了大豐收:“一畝地收400公斤,每公斤收購價16元錢,個頭大的大蕓價格更高,整體效益很不錯。我當了一輩子農民,第一次有了上百萬的收入,大蕓真是種對了。”
他承諾帶村民一起致富
漸漸地,阿不力孜年入百萬的消息在村里傳開,村民們都看到了“沙漠人參”的經濟效益,紛紛向他取經。阿不力孜也不吝嗇,把鄉親們召集到梭梭林地里,每人支付150元工錢,一邊帶著大家挖大蕓,一邊手把手講解種植經驗,“我一個人富了不行,要帶動大家一起富,他們葡萄收完了在家沒事干,來挖大蕓既能掙錢又能學知識,我一年發給他們的工錢就有30多萬元”。
阿帕爾·艾合買提是阿不力孜的老鄰居,3年前就跟著他學種大蕓,現在也成了村里的種植大戶。“我一有空就去阿不力孜的地里,有問題隨時打電話,他特別熱心。”阿帕爾·艾合買提說,自己今年種了300畝大蕓,收入30多萬元。
技術有了保障,很多村民為大蕓的銷路擔心,2016年阿不力孜加入了吐魯番康潤農業有限公司成立的合作社,只要簽了收購合同,農民種出的大蕓都由公司收購。公司負責人丁建軍介紹說,公司在當地建設工廠,收購大蕓后就地進行初加工,然后銷往廣東、北京等地的酒廠和藥廠。
“大蕓種植一舉多得,既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還改善了生態環境。”丁建軍說,吐魯番市政府也給公司資金補貼,下一步公司計劃開建二期廠房,引進機器設備,開發新產品,讓農民手里的大蕓更受市場歡迎。
據了解,近年來,吐魯番市大力發展治沙產業,將沙漠生態治理和沙產業結合起來,在沙生植物梭梭根部接種大蕓,在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極大地促進了林業增效、農民增收。目前,全市栽植梭梭17萬畝,接種大蕓3.3萬畝,畝產在100-400公斤,年產大蕓3000多噸,產值6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