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作為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與群眾生產生活及城市形象息息相關。根據溫州農貿市場改造升級三年行動計劃,一批不符合規劃的老舊市場正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同時經由改造提升后,各地新精品標桿市場正不斷涌現,“鹿城農貿速度”讓市民驚喜不斷。
12月16日,市區西城路農貿市場經改造提升后重新開門營業。記者在現場看到,農貿市場內攤位按水產、蔬菜、肉制品分區,店招也以藍、綠、紅等不同顏色區分。每個攤位前面新設立擋水板,這一設計可以避免顧客買菜買魚時衣服不被打濕,一些攤位里還設有排水道。在熟食經營區,還有用來更衣、洗手的預進間,確保衛生。“改造后的菜場,衛生等條件比以前好多了,以前一到下雨天,地上都是污水。”市民洪阿姨表示,她在這個菜場買了20多年菜,這一次感覺進菜場好像是進了超市一樣。
在完善一系列硬件設施之外,市場新建立了一套嚴格并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如對經營戶實行“駕照式”扣分考核,對個別經營戶可能存在的違法經營行為進行處罰,嚴重者將取消在本市場的經營資格。同時,市場將不定期抽查食品進貨渠道,強化經營戶法律意識,最大程度上保障食品安全,打造放心農貿市場。
西城路農貿市場面積有2300多平方米,攤位180多個,每天來買菜的市民逾萬人次。在今年9月,該市場投入約200萬元進行改造提升。該市場內設檢測室,每天對蔬菜等商品的農藥殘留、食品添加劑等進行檢測,并將結果進行公示。
根據市區農貿市場改造升級相關文件精神,我區今年將完成17個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目前除了大南農貿市場和松臺農貿市場將在月底前完成改造外,其余15個均已完成改造提升。此外,我區今年共有8個農貿市場列入關閉計劃,原“瓦市農貿市場”就是其中之一。
12月17日,我區在瓦市小學禮堂召開原“瓦市農貿市場”經營戶搬遷動員大會。會議透露,農貿市場將于12月29日關閉。作為市區歷史最悠久的露天馬路市場,瓦市農貿市場存在設施陳舊老化、違章建筑林立、環境臟亂等一系列安全隱患問題,與文明城市創建、衛生城市創建、“大拆大整”舊市場整治、危舊房整治背道而馳,搬遷勢在必行。
當天的大會上,五馬街道宣讀了《關于對原“溫州市鹿城瓦市農貿市場”開展綜合整治的通知》,并就搬遷優惠政策、下步兩個新市場的四項扶持措施向經營戶進行重點解讀。根據計劃,瓦市農貿市場經營戶將分流至“天雷”與“興文里”兩個農貿市場,新市場將加強系列宣傳推廣,同時對市場周邊開展嚴管重罰,為市民和經營戶創造良好經營環境,讓為人津津樂道的“瓦市”美味品牌得到更好的延續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