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檢總局發布的2017年第104公告,擬對169項產品進行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浙江寧波寧海縣一市鎮、長街鎮申報的“一市青蟹”“長街蟶子”兩個名特優農產品榜上有名。這是寧波市第二批獲得該項榮譽的產品。
一灣一港育品質海產
地處浙東沿海的寧海縣,東頻象山港,南畔三門灣,形成了優良的天然港灣,風平浪靜,潮流暢通,海涂平坦,涂質松軟肥沃,生物餌料豐富,是灘涂生物生長的天堂。
優越的生態環境孕育了“寧海八鮮”等豐厚物產,其中尤以“一市青蟹”“長街蟶子”為甚。寧海人養殖青蟹的歷史可追溯至乾隆年間,之后更流傳有“若要富,靠海涂,要造房,養蟹王”的漁諺,青蟹養殖的盛況可見一斑。“寧海介山海間,頻海則專治罾笱,以漁為業,近則采螺、蚌、蟶、蛤之屬,以自贍給,或載物貨至他郡為商賈……”宋嘉定年間的《士風志》已有寧海蟶子的記載,而“長街蟶子”更有“鮮冠天下長街蟶”的美譽。而今,“一市青蟹”“長街蟶子”早已成為寧海人走親訪友的必備佳品,也成為老寧波人宴請賓客的美味佳肴。
近年來,寧海檢驗檢疫局緊緊圍繞“質優寧波”建設,從區域實際出發,積極響應地方政府建設“生態名城”的號召。堅持以保障食品安全、促進質量提升為核心,以開展生態原產地保護為抓手,大力挖掘“正宗、地道、純真”的特產優勢,有序推進生態原產地產品申報工作,全力服務特色農產品創建“生態”品牌。繼2017年初“雙峰香榧”獲批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后,“一市青蟹”“長街蟶子”作為寧波首批海產品順利通過驗收。
政府主導推優勢轉化
檢驗檢疫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區域經濟的騰飛也需要檢驗檢疫人的堅守與服務。
在寧海局的大力推動下,寧海縣政府率先啟動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并于2017年6月專門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的通知》的規劃文件,全面開展“9+N”個產品的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明確部署由檢驗檢疫部門牽頭,按照“成熟一批、培育一批”的原則,計劃在3年內(按每年3個及以上產品)“對望海茶”“寧海青蟹”“長街蟶子”等10余種名特優農產品實施保護。通過農業標準化建設、加強食品安全監測和名特優產品保護集聚,力促寧海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并爭取早日建成寧波市乃至全省首個國家級生態原產地保護示范區。
縣鎮兩級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作。此次申報工作以一市、長街兩個鄉鎮為主體,由政府出面挖掘當地名特優產品,分別確定青蟹、蟶子為特色產品,聯合龍頭企業和散養農戶,做大做強特色品牌,助力現代農業建設。同時,寧海局發揮職能優勢,由領導帶頭,多次深入走訪鄉鎮街道,實地考察海產品養殖基地,找準切入點,積極推介生態原產地保護工作,并助推“一市青蟹”“長街蟶子”成功申報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
品牌建設助興農致富
作為寧波市首個海水養殖水產的有機品牌,“一市青蟹”先后通過“有機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等認證,多次榮獲浙江省農博會金獎。早在2011年,寧海縣就被中國漁業協會授予“中國蟶子之鄉”的稱號,“長街蟶子”更是獲得“中國浙江省首屆漁業博覽會優質水產品”“中國浙江國際農業博覽會優質農產品金獎”等榮譽。
近年來,在寧海縣政府的關心重視下,一市鎮龍頭企業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引入現代化養殖技術,探索青蟹室內立體化養殖新模式。目前,工廠化養殖面積已達1700平方米,產量約提高220%。而在長街鎮,蟶子養殖、捕抓、販銷、烹飪、加工早已形成產業鏈,當地的蟶子養殖面積達3萬余畝,總產量1.39萬噸,總產值1.67億元。
寧海局順勢而為,在“雙峰香榧”成功申報國家級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的基礎上,選定“一市青蟹”和“長街蟶子”作為第二批特色產品,積極開展申報工作。大力宣傳普及背景知識,借助新聞媒體、門戶網站、微博微信等平臺廣泛推介,切實提高消費者對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的價值認同和感知。免費提供項目檢測,充分利用技術優勢,主動深入養殖基地,多次開展水質、飼料和苗種等項目抽檢。現場開展技術指導,邀請業內專家,對產地環境、苗種培育、飼料喂養、病蟲害防治等諸多要素開展綜合性評價。加強后續跟蹤監管,針對評審組提出的整改意見,多次與申請單位共同研究整改方案,并現場跟蹤整改情況,及時提交驗證材料,確保產品如期公示。
繼“一市青蟹”“長街蟶子”成功申報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寧海局將廣泛聯系地方,穩步推進“前童豆腐”“胡陳洋芋”等名特優產品申報工作,并于2017下半年正式啟動國家級生態原產地保護示范區創建工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全國生態示范縣,保持綠色發展的生態定力,將生態環境呵護到底,確保生態質量走在前列,是當地政府既定的發展戰略。寧海檢驗檢疫人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全力協同政府做優做強現代農業,豐富“生態名城”建設內涵,助力農民兄弟發家致富,實現緱城人民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