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近20萬元幫助合作社建立集中育苗棚,社員能統一拿苗還增收。近日,博州精河縣茫丁鄉東莊村村民在“訪惠聚”工作隊的幫助下,探索出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出路。
據了解,博州精河縣茫丁鄉東莊村人多地少,2000人的村莊內,耕地只有6000多畝。人均不到3畝,僅靠種地難以致富。2017年,博州科技局駐該村“訪惠聚”工作隊到來后,見村民中有不少人建蔬菜大棚,便想幫著村民們發展完善蔬菜大棚,走出致富新路子。
“一畝蔬菜大棚相當于10畝大田作物的收益,經營好了,一年四季都可以營收。”博州科技局駐茫丁鄉東莊村“訪惠聚”工作隊隊員孫頌東說,見村里沒有專門的蔬菜育苗大棚,工作隊投資近20萬元,聘請河北雄縣一個專業公司建造育苗大棚,去年10月中旬動工,11月底就交付使用。
據介紹,該蔬菜育苗大棚采用雙膜全鋼架結構,高度為5.8米,采光度好,跨度(寬)為10米,面積為550平方米。主要功能為育苗,目前交由當地一個合作社管理,培育的西紅柿、豆角、黃瓜、辣椒等蔬菜已有村民前來移栽。
“大棚建成后,只需一人管理就行,村民可以在大棚內集中拿苗種菜,空閑時間也可以出去打零工。”大棚目前運營者紅星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燕介紹說,她自己也承包了兩個蔬菜大棚,有一畝半地。主要種植西紅柿、黃瓜、豆角、辣椒等。沒有育苗大棚時,村民都是在自家的大棚內開辟一塊小拱棚,6米寬的小棚子內打一個小火道,到了育苗時,每家每戶都要留人天天燒火供暖。而育苗大棚建立后,只需要兩個火道和火爐就可育苗,幾十戶村民的苗放在大棚里,一個人管理就行。
此外,每到冬季育苗,每家每戶都要燒兩三噸煤,現在這筆花費也可以省去了。“育苗大棚這次育苗就耗了5噸煤,村里至少20戶村民的苗都在這里培育,還有蔬菜苗現在都是統一由合作社把關,統一培育,不僅蔬菜苗質量好,還不存在培育失敗的情況。”陳燕說。
“以前光自己育苗就得耗上3個多月時間,現在省事多了。而且大棚里的苗也不貴,3毛錢一株,村里的殘疾人和困難戶還能免費拿苗。”社員吐爾遜·艾山說。
目前,育苗棚的苗木已全部育好,已移栽苗木2萬多株,提供給合作社多個大棚,間接節省成本3萬元,由于蔬菜提前兩個星期上市,還間接增收10多萬元。
孫頌東說:“我們決定從三個方面走路,第一個是大棚蔬菜,第二個是果園經濟,第三個是養殖業。初步計劃在2018年建100畝果園,現在農民的積極性非常高,我們也準備在這一方面進行扶持,提供資金、技術,這樣農民富了,村集體收入增加了,貧困戶問題解決了,鄉村也就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