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山西果業如何走向國際大市場

       日期:2014-11-2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35    評論:0    

      在目前國內果品滯銷、買方主導市場和國際貨源不足的大背景下,我省果樹產業要長足發展,應以提高果品品質為導向,以開拓國際市場為主要目標。開拓國際市場,品質決定成敗。這就要求我們調整發展戰略,變產量優先為品質優先,在“品種、品質、品牌”等至關重要的環節實現質的突破。 

      發展基礎—自然條件得天獨厚 

      呂梁的紅棗,汾陽的核桃,隰縣的梨,清徐的葡萄,運城的蘋果,孝義的杮子……都是我省聞名遐邇的品牌水果。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我省水果種類的多樣與品質的優良。  

      我省地處黃河中游東側,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地勢起伏、高差懸殊,處于全球果樹生產緯度帶,南北方向跨6個緯度,東西方向跨3個經度,山區占全省總面積的2/3,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年平均積溫、有效積溫、氣溫日較差、有效輻射總量等主要氣象學指標,均可滿足各類落葉果樹的生長需要,雨熱同季,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有利于水果糖分和風味物質的形成,適宜于多種果樹的生長,是學術界公認的蘋果優勢生產地帶。除蘋果外,落葉果樹栽培主要有梨、桃、葡萄、柿子、杏、李、山楂、棗、核桃等。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孕育了20科41屬142種之多的果樹資源,而豐富多樣的地形、地貌和生態環境也同時為果樹的生長發育和優良品質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  

      新中國成立后,我省果樹產業經歷了從恢復發展和規模擴張,到結構調整和質量提升的發展階段,成為全省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進入新世紀以來,我省果樹產業更是融入了發展現代農業的元素,邁進了建設果品強省的新階段。 

      目前,我省已成為國內北方果樹的主栽區之一,生產的蘋果、梨、桃、葡萄、柿子、杏、李、沙果、海紅、山楂、棗、核桃等聞名國內外市場。“十二五”期間,依據自然資源、產業規模、市場優勢和區位優勢等資源狀況,我省已初步實現區域化布局,形成了蘋果優勢栽培區、梨優勢栽培區、葡萄優勢栽培區、杏優勢栽培區、地方特色小水果優勢栽培區等5大水果優勢栽培區。其中蘋果種植面積近510萬畝,總產量達480萬噸,位居全國第二位,產業總體優勢明顯。 

      “近年來,在我省果樹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技術推廣,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支撐我省果樹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所長李捷對記者說。  

      發展現狀—產量優先面臨困境 

      雖然我省復雜多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豐富多樣的生物氣候類型,有利于果樹的多樣性栽培種植,但同時也使得果樹產業的集約化規模、程度受到嚴重的制約。曾有一種說法是:“全國的果樹種類加起來,比不上山西;全山西的果品加起來,卻比不上煙臺。”產業的集約化程度與果樹種類的多樣性之間產生的矛盾,使我省果樹產業在國內市場的競爭中面臨窘境。 

      另外,我省果樹產業的發展長期以來一直是堅持“產量優先”的策略,此舉曾對滿足市場需求、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歷史作用。但是,也應當看到,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必須及時做出“品質優先”的重大戰略調整。以蘋果為例,盡管運城市具有發展蘋果產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較為低廉的生產成本,是我省蘋果產量和效益最高的產地,但與世界水平相比還是存在很大差距。“在難以達到高產的環境條件下,不適當的追求高產和種植規模,忽視質量品質,將使我省獨特的生態環境潛力難以充分發揮與利用。”李捷對記者說,“當我們努力擴大種植規模、片面追求高產的同時,很大程度上就忽視了對果品品質的追求,致使果品的品質和安全指標,與國際市場需求之間的差距不斷加大,這是近年來我們在國際市場上屢屢受挫的直接原因。” 

      自從2001年國家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以來,我省認定無公害果品生產基地10多萬公頃,綠色果品生產基地4000公頃,有機果品生產基地380公頃。同時全省涌現出12家蘋果汁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達35萬噸,占到全國的30%。但就總體而言,這也僅僅屬于起步階段,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優質蘋果的生產率僅為30%左右,達到出口的高檔果率不足7%。據2011年統計,我省果品出口量僅15.8萬噸,占全省蘋果總產量的3%左右,而美國、新西蘭、日本等國的優質果率高達70%,可供出口的高檔果率也在50%左右。  

      “在目前國內果品滯銷、買方主導市場和國際貨源不足的大背景下,我省的果樹產業,只有面向國際大市場才有出路,品質是產業發展的唯一選擇,品質決定生存、決定成敗。”李捷說。 

      發展方向—優化結構提高品質 

      11月13日,隰縣生產的10萬公斤玉露香梨入柜起運,首次出口美國,這標志著隰縣玉露香梨敲開了進入國際最高端市場的大門。玉露香梨是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培育的新品種,在隰縣適宜的環境下,梨果品質極佳,通過了世界公認的ILAC認證,曾代表山西獲“后稷特別獎”“中國梨王”等榮譽。“美國標準最嚴,能順利出口,意味著隰縣玉露香梨同時拿到了出口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通行證。”隰縣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更多梨果出口,隰縣果農也將越種越富。 

      “在‘蘋果獨大’的背景下,我省本土的優勢樹種和優質品種,很難得到充分展示的舞臺和發展機會。可以坦率地講,我們國家可謂‘千軍萬馬搞蘋果育種,結果卻是美國的紅星、日本的富士占主導’。但是,梨樹的情況卻迥然不同。毫不夸張地講,山西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培育的玉露香梨,可以挑戰任何國家、任何梨樹品種。”李捷說,“我省生態環境具有多樣性的特點,不同果樹種類在不同的生態環境條件下,具有不同的品質特點,因此堅持‘品質最優、優質栽培’的原則,由‘種植區劃’上升為‘品質區劃’,才能實現果樹的最優品質特征和獨特的生物氣候特點的完美結合,果品才能具有真正的區域品質特征。” 

      在目前國內果品市場競爭激烈、買方主導市場和國際貨源不足的大背景下,李捷認為下一步我省果樹產業發展,應以提高果品品質為導向,以開拓國際市場為主要目標,遵循“企業為主體、科技為支撐、政府為后盾”的策略,在“品種、品質、品牌”等至關重要的環節實現質的突破。同時,在水果中應逐步減小蘋果的種植比例,加大梨和其他區域特色水果的種植規模,推出更多像玉露香梨、早黑寶葡萄那樣能充分展示山西產地優勢的果樹良種;在干果中應重點考慮以加工和兼用類的品種作為當前紅棗和核桃品種改良的主要目標,在適宜區域發展仁用杏、榛子、山楂和扁桃等。這樣,才能使我省果樹產業結構趨于合理,增加產業的持續穩定性,提高對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抵抗能力。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