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四川:貧困村建大棚村民“共享”嘗甜頭

       日期:2018-08-2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    瀏覽:242    評論:0    

      陽光照在一片片大棚上,岳池縣天平鎮金龜橋村駐村第一書記付靜忙著籌備辣椒和白菜種子選種工作。得益于“共享大棚”模式,該村村民種植的番茄喜獲豐收。而今,付靜決定讓村民再種一季辣椒和白菜,增加村民收入。

      “共享大棚”模式是指由村集體建設,村民“共享”的大棚使用方式。最近幾個月來,得益于“共享大棚”模式,金龜橋村民的錢包正慢慢地鼓了起來。□康建林本報記者何浩源

      產業扶持基金建大棚

      金龜橋村位于天平鎮西南部,現有324戶1051人,人均耕地不到1畝,且種植結構單一。2014年,該村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村。

      如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付靜曾想了不少辦法。“若種植經濟作物,必須使用大棚才能讓土地效益最大化。”付靜說,但覆蓋1畝地的大棚售價在1.4萬元左右,絕大多數村民都無法承擔。

      去年,看到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共享模式在各個領域普及應用,付靜萌生了建“共享大棚”的想法。

      去年9月,付靜把全村村民召集起來,把自己建“共享大棚”的計劃告訴村民。聽到建大棚要用自家土地,村民立刻炸開了鍋,“不種稻谷我們吃啥子?”“種番茄賣不出去怎么辦?”“大棚的本錢哪個出?”說完就一哄而散。

      兩天后,付靜挨家挨戶做工作,看到村民這也不干那也不干,“虧了算我的,銷售也算我的。”付靜向村民承諾。之后,通過和四川包米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合作,付靜解決了“共享大棚”的技術和銷售問題,用貧困村28萬元產業扶持基金解決了資金來源問題。此外,在付靜的勸說下,該村3戶貧困戶和4戶非貧困戶每戶還拿出1畝土地建大棚。

      就這樣,去年12月,該村第一批“共享大棚”建成了。

      “共享大棚”收益高

      根據安排,該村引進專業技術人才確定種植作物,對“共享大棚”的生產過程實行免費指導。其間,農戶每年需向村集體支付每畝1400元的大棚租金,自己購買種子、肥料等。種植收益全歸農戶。

      貧困戶朱玉蓉拿出了1畝地建“共享大棚”。剛開始,她心里還直打鼓,“拿自家的地種新東西,收益不好咋個辦。”但轉念一想,種植番茄,保底畝產3500公斤,村集體按1公斤4元收購,可以賣1.4萬元,除去1400元租金,還有近1.3萬元。“自己拿到市場上每公斤可賣5元,收益就更高了。”截至目前,朱玉蓉家通過“共享大棚”已增收1萬余元。據悉,第一批“共享大棚”種植的7畝番茄產值達作,付靜解決了“共享大棚”的技術和銷售問題,用貧困村28萬元產業扶持基金解決了資金來源問題。此外,在付靜的勸說下,該村3戶貧困戶和4戶非貧困戶每戶還拿出1畝土地建大棚。

      就這樣,去年12月,該村第一批“共享大棚”建成了。

      “共享大棚”收益高

      根據安排,該村引進專業技術人才確定種植作物,對“共享大棚”的生產過程實行免費指導。其間,農戶每年需向村集體支付每畝1400元的大棚租金,自己購買種子、肥料等。種植收益全歸農戶。

      貧困戶朱玉蓉拿出了1畝地建“共享大棚”。剛開始,她心里還直打鼓,“拿自家的地種新東西,收益不好咋個辦。”但轉念一想,種植番茄,保底畝產3500公斤,村集體按1公斤4元收購,可以賣1.4萬元,除去1400元租金,還有近1.3萬元。“自己拿到市場上每公斤可賣5元,收益就更高了。”截至目前,朱玉蓉家通過“共享大棚”已增收1萬余元。據悉,第一批“共享大棚”種植的7畝番茄產值達近10萬元。

      今年8月,看到第一批村民嘗到了甜頭,又有33戶村民主動找到付靜,愿意加入“共享大棚”。由此,金龜橋村“共享大棚”由7畝擴大到了40畝。

      村民增收,付靜也在考慮“共享大棚”未來如何發展。付靜說,正在組織人員研究哪些作物銷路好,然后再擴大“共享大棚”的面積。“還將采用‘電商’模式,解決銷路的同時,真正把金龜橋村農作物的品牌打出去。”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