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四五月間,是紅薯栽苗的最佳時節,山東省聊城市陽谷縣壽張鎮陳街村的27畝試驗田里,種植戶正忙著翻地、起攏、施肥、蓋膜、栽種紅心紅薯苗。
陳街村紅薯種植歷史悠久,種植面積達300多畝,該村耕地多為沙壤土,透氣性好且礦物質含量多,種出的紅薯外表光亮、顏色鮮艷、口感好、營養豐富。“紅薯的環境適應能力較強,但要實現高產高效可不容易。只有選對了品種,農民增收才更有希望。”市紀委駐村“第一書記”朱亮說,這幾年,村里一直致力引進、培優新品種。
陳街村北部原有殘次林地一處,被村內70余戶群眾種植了經濟效益差的毛白楊,不僅影響村容村貌,且容易造成火災隱患。朱亮通過召開村黨支部會、黨員會、群眾代表會等,與村民共同協商,達成共識,確定利用土地“占補平衡”政策,對殘次林地進行徹底清理。此舉共增加耕地27畝,并全部收歸村集體所有。
如何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這些土地的價值?“我們邀請市農科院專家進行現場指導,并將新增農田確定為市農科院良種試驗田,先后引進煙薯25、煙薯26等多個優良品種,推廣大壟高產栽培技術,解決澇害問題。”朱亮告訴記者,村“兩委”以“分成競價”的方式確定4戶村民參與試驗田種植,土地、種苗、肥料等由村集體免費提供,承包戶只負責種植、養護、收獲等工作,試驗田所得收入由村集體與承包戶分成,這樣既保證了集體收入,又給予了承包戶的利益空間。“延伸深加工鏈條,是未來紅薯產業發展的趨勢。”朱亮說,目前,陳街村與市農科院已達成合作意向,依托其技術和人才優勢,建立工廠化紅薯育苗基地,為農戶提供優質健康種苗,滿足當地紅薯種植的需求。下一步,陳街村還將積極爭取一批紅薯加工企業落戶,并拓寬銷售渠道,建立線上電商與線下集散中心的綜合立體銷售網絡,真正把紅薯產業做成增產增收的富民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