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天前我就把糧食送來了,這里晾曬方便,賣糧也放心。”11月28日,在睢寧縣糧食儲備直屬庫,姚集鎮魏山村種糧大戶吉文敏告訴記者,聽說現在庫里裝了監控,糧食放在這里也不用人看管了,等過幾天,庫里下達收購粳稻的通知后,我還送過來。”吉文敏說。
記者了解到,吉文敏口中所說的監控是睢寧縣糧食局按照“安全糧食、智慧糧食、品牌糧食、法治糧食、廉潔糧食”五糧目標,在全縣國有收儲企業中首批建設的12個可視信息化庫點。
扦樣、質檢、報港、稱毛重、入庫、稱皮重、結算,可視信息化庫點運行后,從運糧車進門到交易結束,一系列程序不再需要手工單據的填制與傳遞,而是通過“糧食信息化管理綜合平臺”進行調度。記者在報港室看到,前來糧庫賣糧的種糧大戶或糧食經紀人只需將身份證放在讀卡器上,便會自動生成個人信息及專有二維碼。
睢寧縣糧食局戚淼介紹,可視信息化庫點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縣級平臺,二是數字糧庫。縣級平臺為縣局機關所用,通過縣級平臺可以查閱到各庫點的分布情況及簡要信息,視頻監控可清晰看到各庫區實時畫面。同時,通過聯網,省局也可對各庫區進行實時遠程監控。
“糧食到庫、出入倉(庫)、存放,甚至調撥、盤點、檢索、發貨,在‘糧食信息化管理綜合平臺’上,各個節點信息一目了然,不僅給安全工作增設了一道防線,也給廉政建設加了一道防線,有效避免了‘人情糧’、‘舞弊糧’和克扣斤兩等現象。”戚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