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記者了解到,曾經在年前低迷的生豬市場近期繼續回暖,養殖戶對生豬行情比較滿意,對生豬養殖的信心也逐漸樂觀起來。
生豬行情看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眼下已經進入冬季,人們對肉食的需求開始增大,生豬的價格,是否還會迎來更大幅度的上漲?
安徽阜陽的李會敏養豬已經七八年了,李會敏說,最近這兩年,因為生豬行情不好,飼料太貴,并沒有賺到錢。不過從今年7月份開始,豬肉價格有所好轉。李會敏:我養豬養了七八年了,這兩年賠大了,行情一直不好,現在這個豬肉價格才有所上漲,行情還可以,現在是8塊錢一斤,原來的時候6塊多一點。
對于豬肉行情的向好,李會敏的猜測是,生豬行情有個周期,現在可能到了利好的時候。
李會敏:現在豬肉價格上漲跟原來生豬市場不景氣也有關系,豬價一直便宜,后來都賠本,沒人養豬了,豬的數量少了,自然而然的價格得上去,我覺著這個價格肯定會持續一段時間。
那么目前生豬養殖戶的利潤,究竟是怎樣的呢?根據北京市價格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豬肉批發價格,目前是每公斤23.2元,一周的運行趨勢比較平穩,生豬收購價格總體呈現微幅上漲,屠宰量出現小幅增加。根據順鑫鵬程的監測數據,全國生豬的周平均收購價錢,目前每公斤是16.58元,周環比上漲0.5%,北京水屯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分析師劉洋認為生豬價格穩中有漲的態勢,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劉洋:從全國來看,目前行情還是處于弱勢中穩定,北方的主流趨于穩定,南方的下降趨勢放緩,后市收購高峰到來,會對生豬價格有所拉動,人們對豬肉的需求量也有所增多。
劉洋認為,前期豬價不好,生豬存欄量減少,加上近期天氣轉冷,人們對肉類的消費有所增加,這些因素成為近期豬價回暖的有力支撐。此外,養殖戶感受到利潤增加,以及飼料大頭——玉米價格下跌,也促使養豬戶重振信心。
劉洋:全國玉米的收購價格,每斤約在1元左右,同比下降了20%,受其影響,生豬的養殖成本,也隨之降低。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感受到生豬利潤增加的養殖戶不在少數,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很多養殖戶反應,生豬行情回暖是好事,但是盲目擴大規模,他們不敢了,河北養殖戶徐懷義就是其中的一位。
徐懷義:能繁母豬去年存欄量小了,仔豬也緊張了,我們這些小中的養殖戶現在也謹慎一點了,不像去年那樣,盲目的去搞了。
那么在行情回暖的情況下,對于中小養殖戶來說,是否該擴大養殖規模,擴大多少是合適的?卓創資訊分析師于洋認為,養殖戶相對科學的依據是,收集生豬存欄量的信息。一些生豬類的網站,每周都會更新信息,作為一名養殖者,可以根據存欄信息,以及生豬的養殖周期,判斷未來一段時間,生豬大體上的出欄量,從而控制養殖風險。
于洋:一般而言,要進行更長遠的預測,要關注生豬存欄量的信息,生豬存欄量的多和少,會對行情有著重要的影響。
那么未來一段時間里,養殖戶應該怎么做?北京水屯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分析師劉洋認為,養殖業總體來說風險很大,短期行情,只是浪花一朵,養殖戶控制風險,最好的辦法,是將養殖的規模,保持在自己能夠承受的范圍里,此外,還要及時了解政策信息,鍛煉自我,剩者為王。
于洋:養豬人的壓力還是很大的,面對的不利因素還很多,經濟形勢不是很理想,因此大家在一定程度上要加強飼養的管理,保證豬的健康才是根基。還要了解到生豬保險政策是國家的一項重大惠農政策,可以有效降低養殖戶的風險,生豬養殖戶要深刻認識到保險的好處和詳細的內容,同時要調整心態,做到不拋售不壓售,生豬收購企業就很難實現壓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