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山西運城:黃芩逼近成本價,是否存在商機?

       日期:2015-12-2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439    
      近日,山西黃芩主產區天氣轉晴,前期采挖的黃芩開始陸續上市交易。12月22-24日,聞喜、新絳等地產集市鮮品收購價3元(公斤價,下同),干貨收購價達到9.5元。鮮品和干品價格較11月底產新時,上浮5%左右,呈堅挺之勢。據我網統計,山西家種黃芩成本價應在9元左右。近日價格轉堅,是否意味著黃芩這個跌到成本價的藥材,已經開始走上反彈之路?
     
      我們不妨先看一下今年產新期各代表性產區的動態:
     
      一、2015年黃芩產新后各地滯銷明顯
     
      1. 甘肅省定西 “渭水源”市場:11月25日,黃芩鮮貨集中上市,鮮品要價3元左右,要貨商家不多,貨源走動緩慢。個子貨以陳貨為主,統貨價格在8元上下,新貨飲片過3個篩的價格在12元上下,產地有大貨待售。
     
      2. 內蒙赤峰市牛營子地產市場:12月15日,野生黃芩近期要貨商家仍然不多,貨源走動緩慢。當時產地不去皮的貨質量不等,價格在22-28元,有大貨待售。
     
      3.山西聞喜、陽城縣:12月15日,山西萬榮、聞喜、新絳到陵川等地,往年鮮貨售價4-6元,而今年則下降至2.4-3元。折干貨價格在9元左右,使得黃芩種植戶的采挖意愿不高。當時山西黃芩的新貨上市量不大,預計到明年春天會有更多新貨上市。
     
      4.陜西渭南大荔、澄城縣:12月15日,大荔和澄城黃芩仍在零星采挖中,故多為鮮貨上市交易。現2年生條芩3元,3年芩3.5元,3年以上芩4元。當地舊庫存較多,價格8-9元,走動緩慢。據調研,今年渭南產區的產量與2014年基本持平。
     
      5.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12月20日,該品今年行情低迷運行,貨源走動不快,少有商客前來產地尋貨,持貨商出售貨源積極,產地黃芩統貨價格在9元左右。
     
      6.山東省日照市莒縣:12月20日,產區以鮮貨流通為主,目前鮮貨價格為2.1元每斤,預計明年開春才有干貨應市銷售,干貨價格待定。今年產區種植面積較往年基本持平,但今年產區氣候干旱,畝產下滑,導致總產量小幅下滑,現階段產區去年陳貨已售罄。
     
      由以上代表性產區動態,我們可以看到:今年黃芩產新后,除了野生品和山東貨之外,其它大產區走銷不暢,均有不同程度的舊貨積壓。
     
      為何會出現產新后走銷不暢?
     
      二、黃芩家種生產連續數年呈擴大之勢
     
      黃芩,當前以野生和家種品應市,其中家種品占主流。傳統野生品主要分布于河北承德周邊,其次是晉北五臺、陜北高原到內蒙一帶;家種原來集中于三大產區,產量最大的甘肅河西走廊,略次之的陜南渭南到晉南產區,產量逐年萎縮退居第三的山東臨沂日照。
     
      但據我網連續5年跟蹤調查,黃芩近幾年產區外延非常明顯,產區明顯呈擴大之勢。
     
      1.首先是河西走廊產區:該區域黃芩生產期短,一年育苗一年生長,畝產可達150公斤以上。因而種植面積居全國首位,最高年份2013年時,可占全國產能的4成,接近8000噸。雖然近兩年因當歸、黨參等品種價格堅挺的影響,隴西、定西和渭源等地種植面積有所調減,但周邊產區又迅速發展起來,如隴南武都等地,拉平了原來主產區縮減的產能。預計該片區2015年產量在7800-8000噸之間。
     
      2.其次看晉陜產區:因該區域黃芩品質相對較好,除傳統的晉南、陜南外,近些年一路向北發展。例如山西晉城的陽城、陵川到長治的平順一帶,以及陜西的澄城甚至到延安等地,都已有大面積連片種植。因此,該片區是黃芩產能增量最快的產區,2015年這兩個片區的產能應超過6000噸。
     
      3.再次看山東產區:該產區是歷史上的主產地之一,特產膠質黃芩品質優良。但近些年受西北黃芩沖擊明顯,產能連續下滑,2015年該產區產能預計有800噸左右。
     
      4.最后,則是全國各地的無序發展:如承德地區就號稱要打造12萬畝連片種植;另外像藥材市場周邊的河北安國、內蒙古赤峰、山東臨沂、河南盧氏、新安縣等地,近幾年都已進行黃芩的規?;N植。這些零星產能單看沒什么,但整個統計下來絕不是小數字,初步預估在1300噸以上。
     
      整個合計下來,預計2015年家種黃芩產量可達16000噸以上;如果再加上舊庫存和野生資源,2015年黃芩整個貨量可達20000噸以上。與黃芩每年16000-18000噸的年消費量相比,有明顯產大于銷狀況。
     
      三、黃芩品質混亂也造成批量需求的下降
     
      黃芩,《本經》中列為中品,家種品占主流。但野生品質優于家種,尤其是河北承德野生“芩王”品質特優;其次,晉北五臺到內蒙赤峰一帶的野生枯芩品質亦佳。在家種品種里,山東芩條粗大膠質明顯,品質最好但商品稀少;渭南、陜南到陵川一帶黃芩含量也較高,品質亦被市場認可;河西走廊品質最次,主要走藥廠原料。
     
      但這種歷史的傳承,卻沒有得到藥監部門的認可,屢次藥典更是單將含量作為核心指標。當前最大的爭議就在于枯芩條芩品質之爭。藥典、教科書和臨床普遍認為,實心條芩黃芩素含量超過空心枯芩,因而條大內心實的條芩質量要優于枯芩。然而在實踐中, 黃芩在生長到第二年時黃芩素含量最高,隨后逐年下降并出現空心現象。如此說來,承德10年野生“芩王” 品質反不如一年生的家種子芩? 對此, 古人其實早有定論,明人賈九如在《藥品化義》中指出,》:“黃芩中枯者名枯芩,條細者名條芩,一品宜分兩用。蓋枯芩體輕主浮,專瀉肺胃上焦之火”,“其條芩體重主降,專瀉大腸下焦之火”。
     
      因此,單以含量指標評價黃芩質量既武斷,也不公平。
     
      但這種品質的差異和混亂,也直接影響到藥廠對黃芩的采購需求。特別是隨著新藥典的頒布,各大藥企明顯收緊對黃芩特別是甘肅黃芩的采購需求。由此也直接造成黃芩需求量的萎縮,由最高峰18000噸下降到16000噸以下。這種現狀對本已產能過剩的黃芩市場無疑是“雪上加霜”。
     
      四、總結:
     
      2015年的黃芩貨量明顯產大于銷,同時在地待采挖面積更不容忽視;而黃芩品質的混亂,低含量品充斥市場,也會造成整體行情的低迷和滯銷。
     
      目前個別產地價格堅挺,只是藥農認為不合算惜售而抬高要價,并非行情回溫。隨著2016年各產地生長到期的黃芩陸續出土,黃芩后市堪憂!特別是含量不夠的劣質黃芩不排除有“爛市”的可能;而含量較高的優質黃芩或野生黃芩受到沖擊相對較小,甚至有望在兩年內走出低谷,實現反彈。
     
     
    打賞
     
    更多>同類行情

    推薦圖文
    推薦行情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