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內麥市購銷“量價”平緩國家臨儲麥成交有所回升
近期國內小麥市場購銷“量價”整體平緩,因流通市場區域間小麥上市量不一,麥價走勢有所分化,局部區域漲跌不一,但幅度空間不大。糧食貿易商采取“以銷定購”經營策略,但因持糧主體小麥報價相對較高及質量難以達到用糧企業的要求,市場貿易空間和機會遭受明顯擠壓。據市場監測,江蘇產普通紅小麥靖江安寧港海輪平艙價2390元/噸;安徽淮南地區小麥收購價2100-2360元/噸,按質論價;山東濟南地區普通白小麥進廠價格2360元/噸;河北石家莊地區普通白小麥進廠價格2400元/噸;河南鄭州地區普通白小麥進廠價格2430元/噸。國家臨儲小麥成交情況近期有所回升,但同比仍下降明顯。3月8日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市場投放糧源數量為114.4763萬噸,實際成交數量0.9692萬噸,平均成交率0.85%,成交均價2436元/噸。相比之下,3月1日實際成交數量0.7718萬噸,平均成交率0.67%,成交均價2408元/噸。截至3月11日,鄭州商品交易所強麥1605合約期價報收于2850元/噸;較3月4日的2845元/噸,上漲5元/噸,漲幅0.18%,期間最高價2881元/噸,最低價2828元/噸。
二、面粉消費漸入傳統淡季需求端難有明顯改觀
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下降0.1%,增速相比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也是自2012年以來增速連續第四年下降;其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同比增長3.0%,增速相比上年放緩0.3個百分點。受制于國內面粉購銷“量價”平緩,面粉加工企業糧源采購較為謹慎,盡量壓縮小麥庫存數量及面粉積壓庫存量;麩皮市場行情持續弱勢運行進一步擠壓面粉加工企業的利潤空間。截至3月1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36個大中城市富強粉平均零售價格2.60元/500克,標準粉平均零售價格2.31元/500克。截至3月上旬,國內特一級小麥粉與三等白小麥均價價差為1010-1015元/噸,上月同期為970-975元/噸。隨著國內天氣逐步趨熱,面粉消費步入傳統淡季,面粉加工企業開工率將處于年內低位水平。
三、美農報告利多國際麥市國際麥價階段性反彈
美國農業部2016年3月全球小麥供需報告顯示,因澳大利亞和印度小麥產量預測值調低,全球小麥庫存調低至2.3759億噸,低于上月預測的2.3887億噸;其中美國2015/16年度小麥年末庫存預估為9.66億蒲式耳,2月預估為9.66億蒲式耳;美國2015/16年度小麥出口預估為7.75億蒲式耳,2月預估為7.75億蒲式耳;歐盟2015/16年度小麥產量預估為1.5846億噸,2月預估為1.5798億噸;中國2015/16年度小麥產量預估為1.3019億噸,2月預估為1.3019億噸;中國2015/16年度小麥進口預估為250萬噸,2月預估為230萬噸。據荷蘭銀行(ABNAmro)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雖該銀行調低農產品價格預估,但是農產品期貨市場已開始出現一些反彈行情,低迷的價格已經導致供應增長勢頭放慢。預計2季度CBOT小麥平均價格為5美元/蒲式耳,比早先預測值低0.3美元;巴黎小麥期貨平均價格預估下調0.15歐元,為170歐元/噸。據私營分析機構Informa經濟公司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小麥產量預計為7.08億噸,相比之下,上年為7.34億噸。近期受大宗商品市場整體反彈以及美農業部小麥供需報告利多等因素提振,美麥期價在經歷持續下跌之后出現階段性反彈。截至3月11日,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美軟紅冬小麥5月合約期價報收于476.25美分/蒲式耳,較3月4日的462美分/蒲式耳,上漲14.25美分/蒲式耳,漲幅3.08%;期間最高價478.5美分/蒲式耳,最低價457美分/蒲式耳。截至3月11日,5月交貨的美國2號軟紅冬小麥FOB價196.6美元/噸,到國內口岸完稅后總成本約為1717元/噸,比去年同期下跌189元/噸。中國海關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月份進口谷物及谷物粉118萬噸,1-2月份谷物及谷物粉進口總量為303萬噸;去年同期累計為477萬噸,同比減少10.8%。
四、政策“去庫存”施壓玉米期現價小麥玉米價差持續擴大
據統計,截至3月5日,國家臨儲玉米累計收購數量達9078萬噸,其中黑龍江3964萬噸、吉林2679萬噸、遼寧777萬噸、內蒙1958萬噸。兩會期間國內玉米市場化改革成為熱點,市場化代替“政策市”成為未來國內玉米市場趨勢,有關臨儲價補分離及加工企業補貼的政策傳聞不斷;兩會后將迎來玉米政策集中出臺期,市場主體較為謹慎。美國農業部3月全球玉米供需報告顯示,全球玉米期末庫存調低至2.0697億噸,低于上月預測的2.0881億噸;其中中國2015/16年度玉米產量預估為2.2458億噸,2月預估為2.2458億噸;中國2015/16年度玉米進口預估為250萬噸,2月預估為250萬噸。因南北價格倒掛使貿易糧購銷基本停滯,北方港口企業玉米收購意愿不強。截至3月11日,廣東港口散玉米主流成交價2060-2070元/噸,周比下跌40-50元/噸;錦州港玉米平艙價格1990-2000元/噸,周比下跌30-40元/噸。截至3月11日,大連商品交易所玉米1605合約期價報收于1763元/噸,較3月4日的1882元/噸,下跌119元/噸,跌幅6.32%,期間最高價1892元/噸,最低價1712元/噸;而1609合約期價報收于1583元/噸,下跌45元/噸,跌幅2.76%。截至2016年3月中上旬,國內三等白小麥與二等黃玉米均價價差為465-470元/噸。
五、國內麥價短期維持區間震蕩流通糧源漸少或成階段上漲動力
截至2016年3月中旬,國家臨儲小麥(含2015年產臨儲小麥)剩余庫存數量為3887-3987萬噸,同比高1728-1828萬噸。國內流通市場糧源價格經歷長時間弱勢運行以及流通糧源數量經過面粉加工企業的消化,在國家臨儲小麥成交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供給端經歷階段性的上量也將逐步趨于弱化,麥市步入短暫的購銷拉鋸戰。在國內主產區2016年產新小麥上市前,流通市場糧源供給的持續性及有效性將經受考驗;流通市場糧源數量的減少以及成本的增加或將影響后期面粉加工企業的采購策略以及市場購銷主體的心理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