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氣溫逐步回升,清明小長假期間本市蔬菜供應充足,價格也從節前的最高點開始回落。根據預測,隨著本地菜大量上市,蔬菜價格有望在四月中下旬繼續穩步回落。
清晨五點,蔬菜批發商陳師傅就在王頂堤農貿批發市場擺起了攤位,一車剛剛從山東壽光運來的新鮮蔬菜逐一卸貨,連續多日在高位徘徊的菜價終于有所回落。陳師傅說:“山東壽光今天菜都落了不少了,像洋白菜、辣子、大白菜都一塊五一斤了,前兩天一塊八、兩塊,茄子也落了4、5毛,葉菜都落了。大蒜、生姜沒有落。跟今年春天冷有關,我們家的大蒜有50%的減產。”
往年,正月十五之后蔬菜價格就會大幅跳水,但是今年由于南方地區遭遇寒潮蔬菜減產,北方菜又尚未成熟,造成了菜價持續攀升。根據山東壽光蔬菜指數網的監測顯示,從4號開始北方地區常見的葉菜價格都有所下降,整體價格已經與春節前持平,但西蘭花、西芹、紫甘藍、香菇、娃娃菜等特菜價格依然保持在較高的價位。
菜價逐步回落的同時,肉類價格卻開始了新一輪的上漲,批發市場攤販張女士說:“比年前的肉漲的幅度大,五花肉是15.5一斤,前膀子14,排骨是22,進價比年前還貴,以整片來說13塊錢左右,屠宰場買活豬生豬都要11塊錢。源頭就是寶坻、寧河還有薊縣。現在就可以說賣肉沒有利潤,太貴老百姓接受不了。”
業內人士分析,這一輪的蔬菜、肉類價格上漲,除了短期的天氣因素影響外,更為關鍵的是總體供應量減少。為了抑制價格過快上漲,應該通過產地直接采購、增加供給兩方面入手,從事生鮮產品采購配送的天津特易得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CEO崔忱分析說:“天津主要蔬菜來源是山東、河北。前幾年整體蔬菜價格上的不多,所以很多人放棄了種植,特別是在環京津冀區域很多人改種水果或者其他經濟作物,這就使得蔬菜供給相對有限。一方面往上游走直接跟產地對接,比如說黃瓜直接從固安走、西紅柿從臨沂走、大蔥從章丘走,用這種方式。另一方面從菜品角度來看還是可以做更加有效的分級。今年估計在四月中旬到四月底價格就全下來,黃瓜、西紅柿、茄果類、根莖類比較快,南菜需要一點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