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東海逐漸全面進入禁漁期,市場上的各類海鮮產品價格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去年五六月份曾跌至歷史最低價的鮑魚,如今零售價已普遍漲至100元/斤以上,相比去年同期的六七十元/斤,漲了三四成。曾經賣出白菜價的江蟹和馬鮫魚的價格也比去年漲了五到八成。
“去年最便宜的時候才賣五六塊錢一只,現在居然要賣12塊錢一只。”在市區下呂浦農貿市場的海鮮售賣區,鮑魚120元一斤10頭的要價,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現在5厘米以下的小鮑魚批發價在每斤70到90元,大個頭的鮑魚價格甚至翻番,高達180元/斤。”一海鮮商販告訴記者,去年同期鮑魚的售價最貴一斤才88元。
對于最近鮑魚價格持續走高的原因,海鮮經銷商陳先生分析認為,產量減少是價格走高的主要原因。去年鮑魚養殖面積擴大,產量過剩致供過于求,價格一路走低,五六月份跌至谷底。養殖戶虧損后今年縮減了養殖規模,產量自然不多。加上去年夏天的臺風等自然災害影響,鮑魚產量銳減,導致市場供應量減少,今年的鮑魚價格也就大幅上漲。
此外,小規格的鯧魚、海鰻等也出現上漲,馬鮫魚、江蟹的漲幅更高達50%—87.5%。“除了季節和產量等因素外,今年生豬價格跟蔬菜價格的上漲,也帶動了海鮮價格指數走高。”陳先生表示。